第44章
苗笙笙这两天很苦恼。
李大军以她在村北事件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由头, 给了她家一个生产队副队长的候选名额。
可让谁去参选,不应该由她爹娘来决定嘛。
白翠花同志,您可是咱苗家的当家人, 可说句话啊。
这两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她二嫂五嫂的身影, 偏偏人家脸上堆满笑, 让她气都气不起来。
苗笙笙不晓得,她娘这两天也犯愁呢。
都说百姓疼幺儿,皇帝爱长子。
白翠花谁都不爱,就爱自己的宝贝闺女。五个儿子中, 唯一在她心里占点儿分量的就老二了。
大的不在家,老二撑起一摊子,不叫苦不叫累,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家里有啥事, 都是他打头。
按说名额该给他。
可老五身体不好啊, 当了副队长能少干点儿活。
当年她和孩儿他爹拼命攒钱送他读高中,就是希望他毕业后有份清闲的活计。
没想到大儿媳娘家出了事。
家里所有积蓄全都拿去打点了, 老五不过读了一个学期,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
他们明明答应过要供他读高中的。
但越过老二,把名额给老五,老五选不选得上是一回事, 老二心里不得有疙瘩?
那就直接让老二参选?
但凡老五身体好一点儿, 她都不带纠结的。---去年麦收时, 老五连着出了十天工, 直接晕倒在地头。
烦啊。
白翠花同志这两天除了她的宝贝蛋, 看谁都顺眼, 口头禅也成了, “都滚远点儿,少来我跟前碍眼。”
看你们就烦。
生这么多儿子干啥。
其实说来这么多年,苗家虽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村子里人缘不太好,但烦心事还算相对少的。
不像别人家,媳妇们互相仇视,儿子们互相算计,都盯着家里那点儿东西。
苗家穷啊,就算有点儿好的也是留给苗笙笙,别人根本沾不到边。
四个妯娌起初还“同仇敌忾”过,不过时间长了觉得跟一个傻乎乎的孩子计较,没劲。
左右你不给她好脸,她也只会对你傻乎乎笑。
苗家兄弟们关系也不错。
在他们娘眼里他们都是“来讨债的”,难免惺惺相惜。
如此说来,苗家能家和万事兴,白翠花同志功劳还不小呢。
只是被这事闹的,到底谁去参选呢,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白翠花同志甚至觉得自己都多了两根白头发。
*
晚上,东厢房里,吴素芬给男人端来了满满半盆子热水,“来,烫烫脚。”未来的副队长同志。
苗怀义哭笑不得,“大夏天的,你热死我。”有夏天烫脚的么。
“你白天不是跟着大伙去碾麦场了?多累啊。”吴素芬蹲下身给男人拖鞋。
苗老二受宠若惊,“我来我来,放着我来。媳妇,你是不是有啥事跟我说啊。”
吴素芬摸摸鼻子,嘿嘿笑,“还能啥事,就竞选副队长那事呗。你说你有几成把握能选上。”
苗老二好笑,“啥几成把握,爹娘都没说让谁去竞选呢。”
“就该让你去,你不是苗家老大,实际干的却是老大的活啊。”吴素芬撇撇嘴。
理是这个理。
“哎,老五身体不好。”苗老二内心也很纠结,“还有,你别再老往小妹身前凑了,回头惹得妹妹不高兴,生病咋办。”
吴素芬摊手,“能在爹娘那里说得上话的就小姑子了。”再说这个名额,人家也是冲她给的。
苗老二当然明白。
只是,“不要为难妹妹,都是她哥哥呢,你让她咋选。再说,要不是妹妹在村北事件中的功劳,人家也不可能平白给咱们一个名额,不能因为这个起内讧,让别人看笑话。就算爹娘最终决定让老五去,咱也得认,你可不能闹。”
吴素芬不置可否。
苗老二最后说道,“我警告你啊,家和才能万事兴,不许逼妹妹站队。”
“我才不会。”吴素芬撇撇嘴。臭男人把她当啥人了,就算小姑子不选他们,看在她给的那么多好东西上,她也不能翻脸不认人啊。
这点儿良心她还是有的。
“睡觉。”苗老二擦完脚,转身躺床上。
吴素芬盯着地上的木盆,眼珠子转了转,她男人是个顾大局的,她可不是。
她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她一定要努力,努力说服家里人把名额给她男人。
就她男人的能力,绝对够格当队长。老五身体是不好,可也不是他们造成的不是?
不能谁弱谁有理吧?她吴素芬第一个不服。
事情的关键啊,要她说还是在小姑子身上。小姑子说一句,顶他们说一百句。
如何讨好小姑子呢?
据她这段时间的观察,小姑子对穿戴无所谓,舒服就行,但却特别爱吃。见到好吃的,两眼就放光。
不如从这方面下手。
吴素芬不禁为自己的机智拍手。---快快快,选她男人当队长,她一定做好“贤内助”,再也不胡乱跟人吵架。
第二天,她跟婆婆说了一声,要回趟娘家。
白翠花皱眉,“不许过夜。”后天就要割麦子了,瞎溜达啥。
吴素芬急忙点头,拉着闺女背上竹筐赶紧跑了,生怕她婆婆反悔。
望着二儿媳跑走的身影,白翠花叹口气。
这些年老二几乎没有让他们失望过,上工从不迟到早退,一年到头数他工分挣得最多。
冬天闲下来跟他爹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从不闲着。
老二媳妇虽然有几分拖后腿,小家子气,鲁莽粗俗,好吃懒做,却不是拎不清的。
比起老五媳妇讨人嫌了点儿,大事上却不冒失。
选老五,她心疼老二。选老二,又心疼老五的身体。
愁。
*
去刘家凹的路上,苗晓兰跟看傻子一样看了她娘好几眼,“不热嘛?”五月底的天,她娘里三层外三层。
吴素芬瞪了闺女一眼,“小孩子懂个啥。”说着给闺女挽了挽衣领子,“你可注意着点儿,回头把裙子弄脏了,看娘不揍你。”
苗晓兰不高兴,“都说了穿裤子的。”她娘今天说啥也得让她穿裙子,可去外婆家一路都是黄土路。
姑姑买的布料里有一匹白色的的确良,让五嫂给家里女孩们一人做了一身裙子。
她本来打算留着开学穿的,她娘非让她今天穿。
“小孩子懂个啥。”吴素芬挑挑眉。
刘家凹离着苗家村一个多钟头的路程,等吴素芬带着女儿到娘家时,太阳已经老高。
她爹娘还没回来,只有嫂子一个人在家。
李秀丽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姑子,似笑非笑,“孩儿她姑,都几月了,还穿着冬天的衣裳呢,热不热。”
说着鄙夷的打量了一眼吴素芬身上那件蓝色的旧外套。---洗过多少水了这是,都开始发白了。
“你给苗家生了俩大小子呢,夏天了你婆婆也不给你置办件好衣裳?”
吴素心中哈哈大笑,正等着你呢。她目光闪了闪,“嫂子,你那件白底蓝花的衬衫呢?”
“咋,等不及了?嫂子不是说了,等嫂子穿腻了就捡给你。嫂子这才穿了几回。”李秀丽满脸轻蔑的望着这个没事常来打秋风的小姑子。
吴素芬挠了挠腮,趾高气扬道,“嫂子,留着自己穿吧,我才不要你的旧衣裳。你就那么一件,可得仔细着穿。破了,就没了。”哈哈哈。
“你,胡咧咧啥。”李秀丽恼怒的瞪了小姑子一眼。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个打秋风的竟然也敢笑话人了。
吴素芬嘿嘿一笑,“我一片好意,嫂子还不领。赶紧把你那件宝贝衣裳拿出来,咱俩比比,看看谁的更好。”
说着一把将最外层的老粗布外套扒了下来,随手扔在了椅子上,露出里面新做好的衣裳。
李秀丽望着小姑子身上那件染色均匀的细棉布衬衫,忍不住上前摸了摸。
好软。
她瞪大眼,“你哪里来的钱,这样一件细棉布衣裳不得好几块?”苗家穷得叮当响,平常的衣服都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做的。
咋有钱置办这种细棉布。
不会是她婆婆补贴的吧?李秀丽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等婆婆回来,她一定好好问问她,是不是背着他们给闺女钱了。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吴素芬可是苗家的人。
“一件够干啥,三件呢,换着穿。”吴素芬佯装不在意的摆摆手,“嫂子快看看,这布料是不是比你那件好?”
李秀丽冷哼一声,转过脸去,不想承认。
吴素芬掩口一笑,挥挥手叫过在院里逗小羊的闺女,“磨蹭啥呢,进来给你舅妈打招呼。”让你舅妈再嫉妒嫉妒。
苗晓兰蹬蹬蹬跑了进来,“舅妈,我来啦。”
李秀丽又一愣,死死盯着外甥女身上的确良粉色衬衫,白色短裙,脚上崭新的解放鞋,眼珠子差点儿掉出来。
苗家真的发了?
一件衣裳还说明不了啥,可这大人孩子都穿的焕然一新,尤其外甥女身上,上下的确良。
的确良可比棉布贵多了,没布票也没得买。
“来给你舅母转个圈,让你舅母好好看看。”吴素芬笑嘻嘻的靠在椅子上。
爽啊。
过去这么多年一直被嫂子小瞧,总算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李秀丽来回打量着母女俩的穿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一会儿吴素芬的爹娘侄子侄女们也回来了,众人围着二人的衣裳好一通夸奖。
素芬娘又高兴又茫然,“闺女,你说这样的衬衫你有三件?”要一件还说得过去,苗家狠狠心,还是能给家里媳妇们做件夏衣的。
苗家穷,也没穷到那份上。
可三件?
“三件算啥,家里好多布料呢,再做三件也使得。”吴素芬洋洋得意,“你外甥女这身如何?粉色的衬衫,白色裙子,是不是很搭?孩子小姑给设计的款式。”
素芬娘当然也注意到了外甥女的穿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快别卖关子了,赶紧跟娘说说怎么回事。”
吴素芬吩咐闺女去院子里把他们带来的竹筐取来,含含糊糊的说道,“我小姑子不是病好了吗,都她挣的。”婆婆吩咐啦,不许他们出去胡说,怕人眼红惹来麻烦。
不过她只在娘家说说,应该没关系吧。
“就你婆婆那老闺女?前阵子是不是还在村里办了席?”素芬娘想了想道。
吴素芬点头,“对,当时我小姑子还用骨头做了菜,乡亲们吃得可开心了。听说最近镇上骨头都涨价了。”
早知道不让小姑子教给大家了,骨头熬汤可好喝了。
“孩儿他姑,还没给大家伙说说你小姑子咋挣得?”李秀丽热情的端来了两碗红糖水,一碗给了吴素芬,一碗给了苗晓兰。
吴素芬学着她嫂子刚才的模样要笑不笑,“还是第一次从嫂子手里接过吃食呢,不过这玩意儿我却吃不得。”
说着似模似样的叹了口气,“哎,最近一直吃白糖,上火,红糖有几分下不去嘴。晓兰,你替娘喝了吧。”
苗晓兰不解,最近总共不就吃了三次白糖,她娘这么快就腻啦?管它呢,赶紧接过她娘递过来的碗,喝了下去。
甜。
小姑从省城带回了一大包白糖,隔个三五天就做白糖西红柿给他们吃。
白糖可甜了,红糖她也爱。
李秀丽被吴素芬拒绝了也不以为意,再次催促,“素芬,赶紧说说,你婆家那小姑子怎么挣到钱的。”连白糖水都能喝腻,得是啥人家啊。
“就是去了趟省城呗。省城你们知道在哪里吧,要坐六个小时的车呢。然后跟着人家一起卖东卖西,好险没被抓住呢。我小姑子说了,就一锤子买卖的事。”吴素芬傲然道。
省城呢,几个人去过。如今,她小姑子去过了,俩儿子也去过了。
吴家人目瞪口呆,让她详细讲讲。
可吴素芬哪里知道具体细节啊,只得把儿子说过的,城里多么热闹,城里人多么热情,又重复了遍。
就这,吴家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吴素芬看大家没再逼她讲挣钱的法子,松了口气,指指竹筐,“里面有给你们带来的半斤大白兔奶糖,半斤麻花。别嫌少,我们也就分到了一点儿,几乎全都给你们带来了哦。”
啧啧,看她好吧。
这话当然是假的,家里还多着呢。孩子们省着吃,能吃到年底。她小姑买东西,可是喜欢包圆的主。
吴家的孩子们都去抢吃的了,李秀丽却站着没动,细细琢磨起来,苗家这小姑娘看来不简单啊。
连她这虽然没啥大本事但眼高于顶的小姑子都能收服。---没看她提起那丫头多亲热。
“素芬,你小姑子今年16了吧,过年可就17了。”她试探道。
吴素芬莫名其妙,“是啊,咋了。”
“你看,我娘家也有个侄子没对象呢,跟你小姑子岁数差不多。”李秀丽一边说一边小心的观察着她的表情。
吴素芬气得瞪圆了眼,“你说的那跟我小姑子岁数差不多的你侄子,是瘸子。”
李秀丽不高兴了,“什么瘸子,我侄子就是腿脚不好,走路一边高一边低。再说就算瘸子怎么了,你小姑子还傻子呢。”
吴素芬大声反驳,“我小姑子病已经好了,人又好看又聪明,还会挣钱,才不会嫁给瘸子。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夭寿了,这事要让她婆婆晓得了,不杀来她娘家。
素芬娘拽拽闺女袖子,“咋跟你嫂子说话呢,亲疏远近都分不清了,你嫂子还能害你?”
吴素芬被气笑了,“娘,你说我该跟哪个亲,哪个近?是见面就笑话我穿的寒酸的嫂子,还是给我买布买糖的小姑子?”
苗晓兰也大声道,“不许你们说我小姑坏话,我小姑才不嫁给瘸子呢。我奶奶说了,我小姑要嫁就嫁顶顶好看的人,顶顶对小姑好的人。”
“你小姑是傻子,你们拿傻子当宝贝,你们也是傻子。”苗晓兰的堂姐吴玉玲见她这般跟她娘说话,生气的推了她一把。
吴素芬立马不干了,拉起闺女就要走,走之前还把桌上的大白兔奶糖和麻花重新装进了竹筐。
哼,不给你们吃了。
素芬娘和李秀丽在后边连连喊,让她吃了饭再走。
娘俩索性跑起来。
回家的路上,吴素芬越想越生气,也不知道在气啥。
“对了,娘,你不是说让姥爷给做一组木架来着?”苗晓兰提醒。
吴素芬拍头。
哎,只顾着找回场子,忘了此行的另一目的了。
她想让她爹给做一组木架,好养鸡。苗家人多院子不够大,她婆婆一直想养鸡,没地方。
有了木架,在后院找块地就行。
养鸡好啊,养鸡小姑子天天能吃鸡蛋。看在鸡蛋的份上,能替她男人美言几句不?
吴素芬后悔,早知道该把木架子弄到手再跟她嫂子吵架的。
*
等她娘俩回到家时,发现家里竟然多了个人,“大哥,您咋又来了。”前阵子不是刚赌气都没打声招呼就走了。
“胡咧咧啥呢,这不是大哥的家?大哥想啥时候回来就回来。”苗老二斥责。
吴素芬嘿嘿笑,“大哥别见怪。”
苗怀仁摆手,不以为意,“娘,我这次专程回来是要跟您说个好消息。”
白翠花嗤笑,“什么好消息,你们几口子不来气我就算好消息了。”大孙女想在闺女摆席那天使坏,她可牢牢还记着呢。
狠狠揍了她一顿,都觉得不解气。要不是闺女机灵,那天被她得逞,闺女以后还怎么在村里混?
养不教父之过。
“您老人家还记不记得当年你带妹妹去省城看病,遇到了我们厂子里几个同事。”苗怀仁不知她娘心中所想,自顾自说道。
白翠花看了堂屋里人一眼,嗯了声。
她当年和老头子带闺女去省城看病,是瞒着家里人的。事情过去那么多年,儿子提起这个干嘛。
苗笙笙怔住。
原身去过省城啊,她都不晓得。只是这也不是啥不好的事,干嘛瞒着呢。
作者有话说: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