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前到火葬台告诉我一声。”
天乐妈说:“一定的,她一定会的。”
“人锐呢?”
后排的姬人锐挤到前边,“马伯伯,我在这儿。”
“还记得你弃官入山来游说我们的情形吗?转眼二十二年了。”
“马伯伯,我都记得。”
“托你办一件事,替我照顾一个人。天乐。”众人稍一愣,没想到他会提出这个要求。老人的思维十分敏捷,看出了大家的疑问,解释说,“天乐的思维非常锐利,但锐利的东西常常十分脆弱。你们三位,冬梅,乐水,还有人锐,都替我照顾他。”
姬人锐明白他的意思:不只是生活上的照顾,也包括思想情感上的照顾。他笑着说:“对我来说,楚天乐是一位思想的巨人,我能照顾得了吗?不过马伯伯你放心。如果够不到他的高度,我们仨就搭人梯来照顾他。”
老人累了,闭眼休息了一会儿。然后他睁开眼,看着楚天乐:“我没啥可交代的了。你们都出去吧,我和天乐单独说会儿话。”
众人悄悄走了。楚天乐转动轮椅的轮子,靠近一点儿,把住老人的手,把脸埋到干爹的手心里。他是三十八年前来到马家的,三十八年的人生画面此刻在眼前流过。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没说话。然后天乐抬起头,两人相互直视着。老人说:
“记得我说过的一句话吗?我说人体在营养极度匮乏时首先吞食肌肉和骨骼,最后才吞食大脑。很庆幸啊,我的脑细胞最终没被吞食,我在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时还能保持清醒。”
天乐点点头,“是的,你仍保持着明晰的思维。”
“那么,也许我还能帮你一点忙,解开你的心结。说吧,我知道几年来你一直怀有心事,你把某个秘密一直自己扛着。”
天乐为难地说:“爸,我不想让你激动……”
“糊涂!即使我因激动减少几小时寿命,又算得了什么?哪头轻哪头重?”他深沉地说,“天乐,你是个天才,我知道当天才也很难啊,他要背上很多重负,失去很多快乐,增加很多煎熬。说说吧,说出来心里畅快一些。”
“好的,那我就说吧。”楚天乐心中突然涌来感伤的狂潮,他努力忍住眼泪,“干爹,我真舍不得你走啊。”他哽咽着,在激动中又喊出了早年的称呼。哪怕干爹因年迈已经赶不上科学的潮流,但只要有他在,楚天乐就觉得心灵上有依靠。当他在思维之海中深潜,到了蛮荒寂寥的海底时,他知道有人在水面上替他看守着那根保障安全的钢索。老人理解他的感伤,没有多说,只是拍拍他的肩膀,等着他这波感情之潮平息。
楚天乐平静下来,开始向干爹讲述埋在心中的秘密。那秘密倒并非他一人扛着,而是两人抬着,另一人就是那位肤色雪白、寡言少语的泡利。
其他人在客厅里闲聊着,其实心都放在那个房门紧闭的房间里。屋里的两人此刻在谈什么?有时,鱼乐水会和姬人锐交换一下眼色,他俩同样不知道谈话的内容,但心中却都有不祥的预感。天乐一直有心事,是从他到人蛋岛隐居后就开始的,但愿老人最后的这场谈话能解开他的心结。
那扇门开了。楚天乐探身向外,招招手,又摇着轮椅回去了。等这几个人过去,见楚天乐正在向老人点头:
“好的,就按你说的,等飞船上天吧。”
此后没有人再提起这个话头。
下午到晚上,陆续有人来看望马老。因为老人身体太弱,探望人员严加控制,来人只有联合国代表、SCAC秘书长阿比卡尔,中国**代表、贺国基办事处主任林秉章,“乐之友”组织的三位代表葛其宏、亚历克斯和贺梓舟。他们探望之后,都回山下的“乐之友”总部去了。晚上,天乐妈和衣躺在丈夫身边,絮絮地说着话,不时抬头看看他。丈夫很平静,一直仰躺着,双手放在胸前,闭着眼;有时眼睛也睁开一会儿,灼灼地看着无物。他安静地听妻子说话,偶尔也回一句。这样一直到清晨,他平静地走了。
葬礼在两天后举行。火葬台的场地太逼仄,所以只有死者家人(包括从美国赶回的柳叶)、鱼子夫夫妇、姬家三口和五位政界代表参加了葬礼。楚天乐已经爬不动这段山路了,是用直升机送上来的。贺梓舟、姬继昌、柳叶和直升机驾驶员小朱四人抬着一副简易担架,把老人的遗体小心地举到松木垛上。柳叶点了火。她眼眶红红的,但遵从父亲的遗愿,一直强忍着泪。干燥的松木凶猛地燃烧着,噼噼啪啪地爆响,散发出松脂的清香。火舌之上是浓浓的白烟,白烟直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被水平风吹散。一只山鹰平伸着翅膀从白烟的上方滑过,翅尖的羽毛被风吹得蓬松四散。也许是篝火和白烟吸引了它,它绕着烟柱久久盘旋,时而向下俯冲,时而一飞冲天,有时还发出一声鹰唳。也许它是尘世和天堂之间的摆渡者,此刻它的背上,正背负着老人沉甸甸的魂灵?
山鹰最后飞走了,众人目送着那个小黑点融化在蓝天中。
------------
第九章 长别离
在那波强劲澎湃的向太空进军的大潮中,马柳叶的突然退却只是一朵不起眼的浪花,一湾转瞬即逝的回流:但我仍珍重地把它撷取下来,保存在《百年拾贝》中。我觉得它所显示的矛盾是深刻的,是人类本能和理智的搏斗。
——摘自《百年拾贝》,鱼乐水著
1
三年过去了。
即使在一个人短暂的人生中,三年也不是太长的时间。但这三年是智力爆炸的三年,是科技爆炸的三年。以“海边冲浪”为目的的新飞船以惊人的速度建造成功,经过全世界的投票,最后定名为“诺亚方舟”号。这个名字过于陈旧,但是综合考虑,只有这个沉淀了历史和宗教厚重意蕴的名字才勉强够格。“金鱼”号则提前完成了历史使命,它在三年的绕地球飞行中积累了不少资料数据,现在为了不再占用宝贵的同步轨道,它的轨道被提升了,成了距地面五万千米的一颗永恒的卫星。
“诺亚方舟”号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五百米,这是受虫洞直径的限制。飞船改为多点同步激发后,虫洞直径可达将近六百米,再扩大的话,技术难度过大。船身纵剖面是中间矩形加两端的半圆,全长一千米。这是为了在虫洞直径的限制下,尽量减少粒子加速轨道的曲率。众多磁力加速器仍露天安装在飞船外侧。为了在这个较小的船体上实现足够长的加速轨道,轨道绕船体多次,就像是地球仪上的经线,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