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1 / 1)

逃出母宇宙 王晋康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依我说,只要能生出你这样的天才脑瓜,就是伴着绝症也值啊。你给大伙儿做了多少事我就不说了,我想,在新星球上,也需要你这样的天才脑瓜给众人指路哩。”

鱼乐水知道褚是咋弄到两人基因的——在自己的帮助下。不过,那时褚贵福只说要帮楚天乐留下后代,并未说是送往太空,他当时就是用“天才大于绝症”这个道理来劝说的,而且把自己说服了。她也觉得丈夫的决定是走火入魔,她想,丈夫这个过于理性的、与本能截然相悖的决定,其实不如遵循本能更为合理。楚天乐看看妻子,爽快地道:

“不说它了,木已成舟的事就不说它了。褚大叔,祝你好运气!”

时间很紧,不容大伙儿从容话别。张明先已经调好了速冻装置,褚贵福与大伙儿挥别,走进去,关上透明的门。他在里面取下太空服的头盔,躺下去,平静地笑着,再次向大家挥手,说:

“我准备好了,开始吧。”

张明先没有立即按下启动钮,而是走过去,面对褚贵福庄重地鞠躬致敬。其他六人重复了他的动作,包括教宗,教宗还对褚施了福。里面的褚贵福一改平素的谐谑流气,双手抱拳,郑重地一一回礼。最后张明先庄容说:

“我要启动了。褚先生,永别了。”

“永别了!”

他按下按钮,看不见的酷寒瞬间充盈了装置的内腔,褚的笑容迅速冻结,在那张皱纹深镌、带刀疤的脸上冻结成永恒。

至少是四十五万年的永恒。

来时的八人变成了七人。他们返回“赤兔”号,关闭密封门。“赤兔”号脱离接合态,缓缓退回,然后是一个反向的太空鱼跃,重新定位在“褚氏”号下面的轨道。附近的一颗同步卫星把“褚氏”号的画面同步送往地面,“赤兔”号上也接收了这些画面。现在,七人凝视着屏幕,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个超长的无声镜头。暗黑的天幕上,“褚氏”号安静地待着。“褚氏”号舱内的速冻装置里,褚贵福和十三个幼儿安静地睡着。地面上,一块块实时直播的巨型屏幕下,人群静悄悄地向上凝视着。终于传来了姬人锐的声音:

“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来临了。‘褚氏’号飞船携带着地球的生命信息,包括人类的生命信息,包括一个勇敢的守护者和他羽翼下的十三个幼儿,即将开始这趟为期四十五万年的漫漫征程。七十亿双眼睛在看着他们,七十亿颗心在为他们跳动。现在我宣布:‘褚氏’号启航。”

“褚氏”号细如尾须的尾喷管喷出蓝色的火焰。在广袤的天幕和庞大的“褚氏”号飞船的映衬下,这团火焰太小、太微弱了,就像是萤火虫在推动一架飞机。但“褚氏”号还是缓慢地得到了速度,缓缓离开,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暗黑的天幕上。

地面上传来数十亿人的欢呼,不过欢呼中渗着苍凉。

“褚氏”号的加速度只有微不足道的零点零零一米每平方秒,但正如一句中国俗语:不怕慢只怕站,“褚氏”号用这蜗牛一样的加速度,在半年时间里逼近了第三宇宙速度。然后它暂时停止加速,以这个速度向木星飞去。近两年后,它飞抵七亿千米外的木星,在强大的木星重力场中把速度增加到二十千米每秒,航线也来了个陡急的转弯。然后它启动本身的驱动装置,在加速状态下向外太空飞去。它在转弯之后的航程中有一段离地球比较近,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可以在暗黑的天幕上看到“褚氏”号尾喷管微弱的光芒。那一段时间,地球上所有电视台都在播放有关它的画面。但这束光芒太微弱了,很快消失不见。

“褚氏”号上没有配备大功率的通信装置,这是为了把每一滴能量都用于飞船的加速。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无法控制几十光年外和几十万年后的“褚氏”号飞船,母子之间的关系早晚要断的,既然如此,那么早断几天也无所谓。三年之后,已经接收不到“褚氏”号的无线电信号了。飞船彻底脱离了地球的羁绊,由不可知的命运来引导其后的航程。民众除了祈祷“褚氏”号好运之外,开始把目光转向第二艘飞船,那将是一艘核聚变动力飞船。

那时民众还不知道,“乐之友科学院”诸位天才的目光已经越过了核聚变动力飞船,盯上了一种全新的驱动方式,这种驱动方式基于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

------------

第六章 真空之洞

众所周知,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理论:青蛙在缓慢加热的锅里会被煮死,但如果扔到沸水里,它会做出强烈的应激反应,有可能以舍命一跳而蹦出锅外。非常庆幸的是:人类面临的“局域宇宙塌缩”就是一锅沸水,它促使人类做出了最强烈的应激反应。其结果是:人类发现了真空之洞,从而一步跨进了“光速纪元”,而曾被寄予厚望的“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尚未出现就被淘汰了。

——摘自《百年拾贝》,鱼乐水著

1

“褚氏”号飞船上天后,那个荒岛实验场就封存了。卵生人技术是一朵技术的奇葩,但它从根子上说是一种“穷人的技术”,是和落后的化学燃料飞船配套的。现在,行动委员会的核聚变技术已经实现突破,第二艘飞船肯定将是核动力飞船了,即老界岭会议上康不名所说的“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它的最高船速将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到一点五,这样,飞船逃出灾变区域的时间大大缩短,大约为五千年这个数量级。在这样的时间段里,已经可以采用那种比较传统可靠的方式,即由活人来控制飞船,船员轮流冬眠加上在飞船中繁衍后代以度过五千年的航程。飞船估计只能装载一千名乘客,但却能够携带所有地球人的DNA,这种方式当然更容易为人类所接受,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类逃亡,是把真正的人类统绪和人类文明廓延到太空。而且在到达目的地后,可以依靠人类的智慧来应对不可预测的环境,不需把希望寄托在所谓“上帝的技术”上。

所以,卵生人技术这朵奇葩其实是一株昙花,一次怒放之后便立即凋零。现在,只有乔治·雅各比仍住在这座荒岛上,他说想静下心来,把这项技术好好整理一下,打磨一下,然后——“封存起来,留给有考古癖的后人。”他苍凉地说。

一辆中型快艇在浩渺的水面上疾驶,在船后留下三角形的尾波。船上坐着近二十名乘客,肤色各异,大都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