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1 / 1)

重生九零:犀利港姐恃靓行凶 六月双子座 2000 汉字|25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子彤擦肩而过,看着有些眼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钱总,刚才出去那个好像是今年香港小姐的季军赵子彤啊。”

“她怎么会来这里?”

钱兆明愕然,香港小姐是房地产中介?

看钱兆明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小王赶紧说道:“可能是我看错了,香港小姐现在肯定都在TVB拍戏呢。”

等钱兆明给小王交代完任务以后,他拿起办公室的那一堆杂志,翻阅了起来。

才知道刚才那个和他谈事情的女人真的是今年的香港小姐季军赵子彤。

不过,钱兆明这辈子打过交道的人不少,香港他也生活了几十年了。

看了杂志上那些对赵子彤的报道,他对这个女孩子的情况已经猜到七七八八了。

这个赵子彤,投胎技术不行。

投胎到了大陆那个穷地方,还跟着赌鬼父亲逃到香港。

正经人家的闺女,长得再漂亮,也不会送去香港娱乐圈。

当今社会有一种人叫富二代,很让人羡慕。

因为父母辈的争气,替他们积累了很多的财富,

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赢得了先机。

与富二代相反,还有一种人叫负二代,

因为父母辈的不争气,不仅没替他们积攒下财富,

还给他们留下沉重的债务,直接让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娱乐圈就有很多这样的明星负二代,比如吴奇隆、梅艳芳、蔡少芬、张柏芝、梁洛施、张韶涵等等。

不过,香港娱乐圈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像赵子彤这样的长得漂亮的女人,随时都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

但是,钱兆明刚才翻阅杂志竟然发现两则让哭笑不得的新闻。

一则新闻是说《香港富商大刘有意追求香港小姐季军赵子彤》

另外一则新闻是《香港小姐赵子彤宁愿跳楼都不愿意接受富商的包养》

这就有点意思了……

赵子彤不知道百佳超市的经理钱兆明是如何通过杂志的报道来研判自己的。

对于她来说,钱兆明就是一个生意上的伙伴。

怎么看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双方可以为彼此创造一定的价值。

做生意,就是求财而已,

又不是进行道德标兵评选。

从百佳超市出来,

赵子彤就回了港安房地产中介公司。

汇报了一下基本的进展,

嘟嘟姐让她继续跟进这个项目,又让她按时下班回家了。

下班后,赵子彤就去了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今天晚上于文茵要过来吃饭,她还顺便叫了马丹丹。

她最喜欢就是三个闺蜜聚在一起吃晚饭了。

所以今天她准备下厨做点好菜招呼她们。

后世的赵子彤,从小就跟着自己奶奶生活。

做饭做菜当然少不了。

虽然不是大厨的水平,但是招呼两个闺蜜简直就是洒洒水(小菜一碟)。

当然了,去逛菜市场也自己准备写的方案有关。

常去香港旅游的人,一定对各种港式饮食不陌生了。

从茶记、酒楼到豉油西餐,

从大排档、手推车,到庙街宵夜,

鱼蛋、烧卖、煲仔饭、车仔面、碗仔翅、烧味、点心、老火靓汤……

甚至肯定都习惯了一副包公脸的服务员,

他们行色匆匆到处走来走去,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不过,“有幸”能够住上一间拥有厨房的公寓的香港普通人,

会去哪里买日常三餐所需的肉菜呢?

超市!无数人的第一答案。

连锁的百佳、惠康,无论生活在港九新界哪一区,楼下的十分钟脚程内,都能找到它们,

里面能买到蔬菜、鲜肉,副食乃至配好的汤料,

而且无论你搬到哪里,这些超市的货架陈设都一模一样。

不过,对大多数香港居民来说,干干净净的超市也意味着菜价偏高,而且并不算新鲜。

更重要的是,你的选择要少很多。

比如说,假如今天突发奇想要蒸一条鱼,下到超市可能发现并没有活鱼卖。

而就算有活鱼,超市里也不一定能配齐所需的葱蒜调料。

所以,就算在香港这个节奏快到令人恐惧的城市,

菜市场也在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

051,靠卖地赚钱的财政

在本地被称为“街市”的菜市场,源于最早时它们直接在街道上摆开买卖。

“街市”在粤语中既可以指开放的露天菜市场,也可以用来描述封闭空间,比如一栋建筑。

从1960年代开始,香港的市政当局就开始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改造工程,使得街市、公共服务和城市空间的商业化、金融化齐头并进。

到了今天,走在香港的不同社区,能看到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诞生的不同样貌的街市形态的变迁。

赵子彤行走在其中,不仅能看到人情冷暖和沧海桑田,还能读到香港公共服务多年来积攒的重重问题与矛盾。

在香港,要寻找二战以前的公共街市建筑,几乎不可能了。

因为自殖民地开埠以来,港英政府就发明了一整套靠卖地赚钱的土地财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香港的土地其实是政府所有的,商家要竞价从政府手上租用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

所以,但凡建筑旧一些,政府就会想着要不要把它们拆掉,腾出土地置换为更高密度的地产开发项目。

赵子彤穿梭于狭窄的菜市场小路上。

一字排开的绿色小铁皮房吸引了旺盛的人流,

阿伯师奶们拎着菜推着小车挪着脚步。

铜锣湾的露天街市就在这里。

在这里,菜贩、肉店、调料铺、小食肆摩肩接踵,

除此之外还有卖鲜花、干货、水产乃至东南亚和南亚食品的诸多小店。

行走在其中,赵子彤不仅能听到广东话、福建话、普通话,

还会看到菜贩掏着港币,操着乌尔都语和印巴尼泊尔师奶们砍价,“Yeh wala kit

e ka? Pa

ch dolla

!”

(乌尔都语,大意是“这个多少钱?五港币。”)

赵子彤买了一只老母鸡煲汤,

又买了一条多宝鱼准备清蒸,

还买了一一斤多的基围虾。准备做白灼虾。

广东人有一句话叫“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

所以鸡和鱼都是必须的。

因为马丹丹喜欢吃肉,她又去烧腊档买了半例烧鹅,

自己妈妈喜欢吃红烧肉,所以还买了点五花肉。

最后还买了一把菜心,准备蒜蓉炒菜心。

广东人桌子上最不能少的就是汤和青菜。

这次的青菜特指带叶子的蔬菜。

如果你和广东人吃过饭,他们点菜的最后一道程序。

肯定是问服务员:“有什么青菜啊?”

这个时候服务员就会报出经典台词:

“芥蓝、菜心、番薯叶、油麦菜、通心菜……是要蒜蓉炒吗?”

拎着一大袋食材回来的赵子彤,马上就进去厨房忙碌了起来。

厨房,这个东西……

在香港其实挺奢侈的。

最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