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始露锋芒
裴秋生作?为状元, 被圣上赐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职,日常工作?主?要是修书撰史、起草诏书、进讲经史等。
他进入翰林院后,不打算收敛锋芒。
恰恰相反, 他准备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将每一件事做好做得漂亮。
毕竟翰林院修撰不能上朝,而他如今是一个没有背景甚至说只有负面背景的人, 若是在翰林院无人推荐又?无人赏识, 相信要不了一两年就会被圣上遗忘, 被落在翰林院的角落中泯然众人。
他想做官,做清官、好官、有用的官, 利政于民。
他进了?翰林院以?后,原以?为会受闻渊的影响, 可他很快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会受到排挤或者说日子?不好过之类的, 反而比预计的顺利许多。
原因?是, 翰林院的官员们很快就发现,院中比他有经验的没他博学, 比他博学的没他能触类旁通,他总是能轻轻松松引经据典,将繁杂冗余的事务梳理地清晰分明。
没多久,裴秋生在翰林院中便成了?一位百科全书般的存在,院中但凡有人有什么东西不明白的, 只?要去问他, 他一准知道一些。若是运气好,还能听他说出个五六七八来。
而且, 裴秋生也会时不时说出一些初听骇人听闻细想又?有些道理的治世之道。
翰林院每三年?就会进来个状元郎、榜眼和?探花,个个才华横溢、文采斐然自是不必说, 但文章写得好,并不代?表就有治世经国的才能。
进来的状元郎们也未必个个都能受到重用,翰林院便是让他们显露才能的重要一关。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裴秋生就凭借才干脱颖而出。
其实裴秋生之所以?知道这么多,除了?科考时为了?应试琢磨过许多论题以?外,也少不了?系统的提点,在每个他印象模糊之处都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解答。
而他提出的那些观点,比如?治水之法,赈灾之策,都是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得到反复验证的经典,是他内心敬仰钦佩的,也是他希望能有人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治国之策。
当今朝代?,虽然长?安城尚属太平盛世,但底下的各州县未必太平,自从五年?前蝗灾后,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南边此起?彼伏的灾荒已然闹了?三五年?,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流民。
尽管蝗灾已然过去,但百姓已经乱了?,几年?过去依然没能安定下来。
很快裴秋生的赈灾之策便被翰林院大学士呈到了?圣上面前,圣上对他这样养民振民不如?疏民的观点、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觉得颇为新奇,对裴秋生这个名字又?有了?更?深的印象。
圣上看完奏折后,在朝上公然感慨道,“镇国公,你错过了?一个好儿子?啊。”
圣上说这话时,意味不明,朝中谁也听不出来是赞赏还是怪罪。
直将闻渊说得无言以?对,最终抹了?抹额角的冷汗笑?吟吟道,“圣上说得极是。”
最终,圣上同意了?试试这个法子?。
不过这份赈灾之策真正?施行起?来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倒不是朝中人反对,光自请想去做钦差大臣的人就有四五个。
主?要是底下的官员不想配合。
原因?在于每年?的赈灾粮赈灾银拨下去以?后往往被层层盘扣,一路经手官员多少都能捞点油水。
而今,却不再直接拨款拨粮,而是由地方官府带领流民安家置业,承诺今年?秋天的收成不再纳税,期间流民们的食宿问题由朝廷的钦差大臣直接运粮去解决。
公告一出,各路官员便觉得这是个有危险的苦差事不说,还要被钦差大臣们督导,更?捞不到什么银子?。
更?有甚者,直接派人伪装成山匪,半路截钦差大臣粮的,也有不少。
朝廷经过数年?雷声大,雨点小的赈灾,流民也不怎么相信朝廷,不少认为直接抢粮更?为快捷,也来抢粮的。
朝廷前两路钦差大臣派出去,均是遇到了?几波前所未有的抢粮浩劫,还没到目的地粮便没了?。
对方武力装备之完备,要让人说地方官府没参与,怕是谁也不信。
这样一来,后面的钦差大臣之职竟没几人愿意去了?,哪怕是圣上钦点,也有官员借口身体抱恙推脱。
遇到打劫可是有生命危险,即使是个肥差,也没人觉得是个香饽饽了?。
裴秋生便托翰林院大学士替他荐言,称愿毛遂自荐,自请担任钦差大臣,运粮去南境灾区,只?是请求圣上能派两百精兵随行。
之所以?带两百,是因?为人若太多,想必路上带的辎重也多,粮食宝贵,应多留给百姓;人若太少,则很难安全抵达。
圣上大喜,立即允了?,另外赐他此行可带上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裴秋生临走前,从姜月的田庄里借走了?几个擅长?种植的人,带在随行的队伍中。
他南下之后,许多灾民见这次押粮的官兵装备精良,纷纷不敢轻举妄动,前半个月倒也相安无事。
等进了?南地后,裴秋生才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灾荒。
四处都是衣不蔽体、瘦骨嶙峋的人,山上的草根都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如?今虽是春日,却不见半点绿草地,山坡上只?有一些树皮不完整的树木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如?同那些孤立无援的穷苦百姓。
原来,长?安城里的乞丐,日子?已经算好过很多了?。至少伸一伸手,隔三差五的便能讨到些吃食。
而造成这一切的,除了?灾荒,自然也有上面那位带来的过重的赋税。
可轻徭薄赋这种话,向来忠言逆耳,以?他的身份地位,无实权在身,没法说出口。但凡说出来,不知道要被多少官员口诛笔伐,光是圣上一人不悦,恐怕都要给他点苦果吃。
他也只?能徐徐图之。
当然,除了?灾民之外,裴秋生也很快就遇到了?伪装成土匪的官兵。
这完全在他意料之中。
毕竟要是等他们真的到了?目的地,“官府”只?怕就不好抢了?。
同他随行的将领带着手下的精兵可为以?一敌十,很快便将这些个官匪抓了?起?来,上上下下几十人,想必是附近的官府都有出力。
那将领询问裴秋生准备如?何处置。
裴秋生淡然道,“为首的几个杀了?,砍了?头,将头颅挂起?来,坠在队伍后面。其他的人,绑了?带走。”
那将领纵然戎马半生,也被裴秋生这番处置骇了?下,问道,“万一引起?流民震怒怎么办?”
裴秋生看向那群跪在地上的人道,“我就是要让人知道,抢粮者没有好下场。何况,这群人,身强力壮,面色红润,半点没有流民的影子?。”
如?此,才能震慑到剩下那些想抢粮的人。
若是匪徒,想必平日里没少抢百姓和?官府的粮,死不足惜。
若是官兵,四周流民哀嚎遍野他们看不见,反而下得去手来抢粮,更?是不配活着。
为首的当斩首示众,至于底下的,不给吃喝,让他们也知道百姓挨饿是什么滋味。
而真正?的贫苦百姓,一路过来有武装的几乎没有,饿得手边寸铁都无,尚且成不了?气候,不会犯傻来抢粮。
果然,几个人头往队伍后面一挂,无论是路边观望的百姓,还是跟在队伍后面的俘虏,都再无半点动静。
等到了?目的地,裴秋生便着人给流民们放粮施粥。
说实话,两百精兵在成千上万的灾民面前,根本?不算什么,对方只?要有组织,齐心协力一定能抢走这些粮。
但裴秋生提前做过功课,这里的灾民尚且是一盘散沙。因?而精兵们往施粥处那么一站,再将刀剑弓箭亮出来,倒真没有人敢抢粮。
等他们吃到粥里的米粒子?,不少人稀里哗啦地哭了?。
他们两三年?来还是头一次喝到除米汤以?外的好东西,看来朝廷这次派来的人是个好的。
如?此施了?六七天的粥,周边灾民的疑心算是暂时稳住,裴秋生也从官府那里顺利获取了?不少荒废田地的消息。
裴秋生将朝廷的布告发了?出去,众人将信将疑,但不少人心里还是盼着的。
见能分点田地,想着不领白不领,便有人开始报名。
南方土地肥沃,真要下定决心种粮食,根本?不是难事。难得是从前百姓不知道这粮种下去守不守得住,将来是不是自己的,因?而才不愿意大面积种植。
时值六月,水稻播种的季节早已错过,但玉米、小麦和?黄豆确实正?是适合种的时候。
裴秋生找到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让他先教会从姜家田庄带出来的人,然后几人再一起?教大家种粮食。
而那些个抓来的“官匪”,裴秋生也没让他们闲着,他从官府那里借来了?许多脚链子?,将他们双脚给束缚上,让将领带着精兵奴役他们给百姓们耕地。
吃食方面没再饿着他们,但也绝没有让他们吃饱。
百姓们打眼一瞧,哟,这里面怎么有从前对他们耀武扬威的衙役?
惧是稀奇得很。
看来,朝廷派来的这位裴大人,从他们这里的地方官确实不是一伙的。从他目前做的事情来看,定是个好的。
有从前同官府衙役结了?些仇怨的,背地里便朝他们吐唾沫,精兵们没两天便弄了?个清楚,知道这些匪徒原来真是官兵,对于百姓欺负官匪的事情,纷纷装作?没看见。
一时间,成千百姓上下一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领粥、开地、种植、造屋的队伍。
民心一安,抢粮便成了?百姓下下之选。
消息一传开,周边州县的人也望风而来。
裴秋生便多设了?几个点。
一个多月后,裴秋生带来的粮食便没剩多少了?。
他派人回去快马加鞭呈奏要粮,按理说半个月应有结果,不知为何二十天也没有个消息。
想是被谁拦截了?。
眼见着官府带人给百姓们盖的房子?也建得差不多了?,裴秋生便将那些个干苦力的官匪圈起?来一一审问,从他们嘴里翘出来附近官府分别贪了?朝廷多少粮和?银子?。
让他们签字画押后,便带着精兵去各官府一一开仓收粮。
粮袋和?银两数目之多,令人咋舌。
那些不清白的县令,裴秋生也让人抓了?,回头一同带回长?安。
三个月后,第一批黄豆生产出来,新的一批玉米种下,来年?春天水稻便可以?开始生产,裴秋生准备打道回府。
虽然百姓还是穷苦难当,但有了?吃的,有了?奔头,有少了?一年?的赋税,他们心里既踏实又?高兴。
裴秋生来时,等待他的是戒备、疑虑、不怀好意。
他走时,则是万民相送,山坡上的草地竟也在秋日里开始抽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