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击下,赤塔城的东面城墙又再次被炸出个缺口,这一次地缺口,长达五百多米,城墙大面积的坍塌,这也许是俄军怎么也没想到的事情。就在东面城墙被炸出巨大缺口时,南面城墙也被炸出个两百多米的缺口,中国军队蜂拥而上,俄军虽然居高临下的拼命射击,但是失去炮火支援的俄军,被中国军队五百多挺马克沁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死死的压制在城墙上,根本没办法射击,城墙很快就被突破。
(如果说没有外围阵地是俄军犯的第一个错误,那么,没有巷战的准备,就是俄军犯的第二个错误,城破后,主帅叶罗廖夫率军从城北突围,就是第三个错误。城北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动静,但是越是安静的地方越危险,城北虽然靠近斯塔诺夫山脉,出城后便于隐藏逃跑,但是也便于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伏击。再说叶罗廖夫放弃还在城中苦苦鏖战的六万将士,自己带着三万多人逃跑,这对俄军的军心和士气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叶罗廖夫自己非但没有逃跑成,反而成了中国军队俘虏。用人不当,这也许才是赤塔城被快速占领的主要根源吧,如果俄军指挥官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巷战准备,并有足够的勇气,中国军队即使能占领赤塔,也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而不是仅仅用一万不到的代价,就成功的消灭了俄国在远东的最大一个据点,并从此失去了这些土地。)……摘自《世界战争奇迹》
赤塔战役,被誉为奇迹,也许有点过份,毕竟作者是站在西方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过有一点他没说错,那就是俄军主帅如果有足够的准备,那么在赤塔城战役中,中国军队不可能如此顺利。
5月30日,中国军队冲进赤塔,一向彪悍善战的俄军士兵,高喊着乌拉声,向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扑,尽管俄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一天也给进攻的中国军队带了五千多人的伤亡。5月31日上午10点,战争的最关键时刻,俄军主帅叶罗廖夫弃城逃跑,落入了杨秀成事先设下的伏击圈,叶罗廖夫被活捉,三万俄军大部分投降,战后虽然回国,但也被以叛国罪绞死。城中的俄军在得知主帅的逃跑后,军心大乱,再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虽然零星的抵抗还在继续,但赤塔城已经基本上属于中国军队的战利品。6月2日,随着赤塔大教堂里一百多士兵放下抵抗的武器,赤塔城被中国军队彻底占领。
6月3日,辛苦赶到乌兰乌德的十万俄军增援部队,在得知赤塔失守后,立刻就放弃乌兰乌德,中国军队则乘胜追击,乌兰乌德唾手而得,贝尔加湖就在眼前。
英法两国作壁上观,看着中国和俄国开打,都是一付打算捡顺手便宜的姿态。战争成了英法两国代表停止前往中国的最好理由,两国政府打的如意算盘,对民间要求尽快开始下一轮谈判的请求都以战争为理由搪塞过去,坚持要等中俄之间的战争结束,看到了结果才好决定下一步计划。政府为了国家的最大利益能等,而民间却没办法等 ,眼看谈判就要进入最关键的阶段,亲人就要能回到故乡,怎么能不叫这些战俘的亲属着急,可政府的声音依旧是那么个腔调,一再强调中国还在战争状态,政府要为谈判代表的安全着想,毕竟中国人对西方一直有仇恨心态的,战争时期去中国还是有相当的危险的。
西方的媒体一向把中国宣传成为一个落后野蛮而且富有的国度,在普通人的眼睛里,中国人和非洲的黑人、美洲的土着没什么区别,所以政府的解释也算能勉强接受。但他们还是希望有一个人能到中国去看看,帮他们看看自己的亲人是否如政府所说的那样,还有很多战俘受伤的消息也令他们的亲人牵挂,他们需要一个代言人帮他们去中国。
伦敦大街十号,这是一所在伦敦并不起眼的住宅,两层的小楼,门口有院子,院子里的树上已经开始挂满青色的树叶,昭示着春天已经过去,夏天的炎热即将开始。
伦敦的晨雾弥漫了又一个早晨,南丁格尔照例早早就起来,靠在床上,头过窗口看着这个常年被迷雾笼罩的城市。梳洗完毕,坐在餐桌前,喝着自己煮的咖啡,拿起当天的报纸,关注一下各地发生的大事,这已经是南丁格尔多年独处养成的习惯了。
岁月在南丁格尔的脸上留下深刻地印记。多年的操劳使这位伟大的女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可这并不妨碍南丁格尔的女性魅力,她的目光依旧那么温和,笑容依旧那么具有感染力,举止依旧是少女般的从容与高雅,而且还多了几分慈爱的光辉。
报纸上地头条还是中国与俄国的战争。头版上关于政府和中国谈判的报道与评论也不在少数。各报纸各执一词,对政府的谈判态度有批评地也有赞成的。英法两国在中国发动的战争,其正义与否,南丁格尔并不会过多的去考虑。她关注的是报纸上关于在中国伤兵的报道,中国有足够的医疗技术来为这些伤兵治疗吗?他们的护理水平如何?中国的女性不是都不能出门做事的吗?让男人来做护理,能做地好吗?这些才是南丁格尔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报纸上关于对中国战争的内容占了大量的篇幅,一些专栏甚至请一些从中国回来的士兵们写他们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和经历。中国士兵无疑成了这些报纸内容地主角,在英国士兵眼睛里,中国士兵更象一个个殉道者,他们微笑地冲进联军中,然后爆炸自己。一个海军军官在回忆中写道:‘我永远没办法忘记两条战船上的中国水兵,在战船上他们战斗到最后一刻。中国战船开的最后一炮是朝天上开的,那时候战船已经开始倾斜。最后的一发炮弹仿佛象一个巨人在倒下前伸出的手,炮声就是呐喊。中国水兵无声的拒绝救援,他们那黝黑的脸上刻满坚毅,黑色的眼睛里看不见任何恐惧,在那一刻,我……。’
“铃铃铃”门铃被拉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铃声响了几次。才惊醒了正在看的投入的南丁格尔。看了看立式的大钟,现在是早晨七点,这么早会是谁来拜访,带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