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1 / 1)

大学生档案 相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座城市,回到了老家.他在回到老家的那段时间,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心目中一直自认为自己,从朋友那里传染上了不治病症,结果回到家没几个月,竟一命呜呼了.而那个被关进笼子里隔离的人,尽管心里疙瘩集结,也遭到了非人对待,与真正的**病人为伍,但终究还是没有染上什么病症,顽强的活了下来.

相思,我上面所举的例子,仅仅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我们在人间,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噩,以为自己绝不能支撑得住,很快就要倒下去.但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些人还是挺了过来.这就是我们生存着的遇见。我们在自己活着的时候,遇见着太多为自己所不能控制,太多我们所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在这样的轮回中,一切只是自己看见,心里明白,却不能作根本性改变。于是,我们就只有逆来顺受的适应下来。而那些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常常受到自己意念惊吓的人,常常经受不住命运冲刷的力量,在颓然中败下阵来,这只是他们自己的过错,他们在道德上存在缺陷,对别人也漠不关心,总是只为个人的幸福安康在那里惊悚终日,到头来是得不到什么好的下场.

尽管如此,不管我们怎样行为,街市依然太平,人间欢颜依旧.而有些生命,随着时光的流转,只是沾上了厚厚的灰尘.当我们回首往事,把心灵的思绪再给记起,这漫天的尘埃,已经沉重的沉淀在自己的脚下.

------------

八十二章 大危机

在校园里,至少可以忘掉人生中的某些不快。在高高的阁楼上,在风满袖的生命境遇里,时光卷驰,一切仿佛永无边岸,自己只是象一个孩子一样,静悄悄的走着自己的路,不看人间的风云变幻,懒懒散散的打发着花样年华。

来到课堂,仿佛来到了一个神圣的殿堂。望着这很逼仄的教室里,挤着一堆莘莘学子,脸庞上带着热望,心里就涌动起新的漏*点。为什么呢?为什么生命不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呢?为什么自己就一直的,还怀抱着可怕的宿命的幻影呢?人间还值得留恋,心还没有完全死亡。我可以重新来过,我可以象忘记整个世纪一样,把上百年的风烟,全部给抹灭进记忆的深处。

很难安静下去了,彷徨的心灵。这落魄的人世,这悲喜交加的人间,每一天都在上演着自己的剧目,每一天都有不同人群的存在来去。我们想跟紧着时代的脚步,我们把自己每天的时光,都拿来相信那些规则的力量,我们总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坚实的曾经存在。我在这里,在学校的花香里,试着改变自己,试着使自己沉醉,试着使自己,来把整个世界给热爱。

生活毕竟是生活。时代的步履过于匆匆,它并不把我们给捎搭带在路上。当我习惯于走来走去在那些花草丛上而少了感触,当我习惯于听一些科目而开始打盹;当我习惯于,看这个平原上血红的落日,象自己的心一样又有了颓然的印象的时候,生命开始逐渐安于在平庸中度日。某一种刚刚长起来的心灵分子,在万紫千红的新迹象面前,又闪现了平静的寥落。当一切还复如初,那生命中最初的喜悦心情,在一种不可理喻的安然之后,开始以它的本来面目慢慢呈现。

为什么呢?为什么我总是这样颓然?为什么我不能,象一个好孩子一样,好好的活着,好好的去想一些生命中宝贵的事物?这个世界,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为什么就对它们再次视而不见?我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那根神经出了问题?

我耗着自己的想法,觉着生活中的一系列来去。其实我很简单,我甚至于不想自己长大,永远作一个单纯的孩子,这样自己的心灵,就好过一些而不有这么多的想法。只是我老爱想着为什么,老爱想着人间,是不是应该比现实更好。如果少了人间尔虞我诈的争斗的话,生命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啊,怀疑,不停的质疑,是我一辈子改变不了的根性。我老怀疑着现在,惦念着过去。我对生活,还抱着乌托邦的想法,我希望在自己的人间,能有更公平的秩序和合理的生活环境。我甚至对现实中存在着的法律,也抱着很大的怀疑态度。我在这个人间,在别人眼里,象一个疯子一样,老怀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对日子的来去罗里巴嗦。

我身处高高的阁楼之上,逐渐消磨起可怜的时光来。我开始茫然的对待,自己每天心灵里简单的经过。我了无心绪,在每一个课堂之上,我对生命几乎忘记了去作什么追索。更加可怕的是,我甚至不再保持对课堂的任何兴趣。当我拿着崭新的教科书,走进那楼道里,就会油然而生起一种陌生感来。我是为了什么,才到这里来?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求业解惑,可当我真正深入进去,更大的疑惑,是如影随形,我怀疑自己根本找不到某些问题的答案。

个硬币有它的两面性,我面对自己当初选择的这个学业,也几乎有此种类似性的感触。诚然,教师们的课上得并不一定好,这是我们丧失热情的其一;其二,还是没有了高考的那种压力,自己对教科书,早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没有为此奋斗的目标。更重要的,我想最根本的是:我们根本还没有深刻的世界观,我们还只是在拾人牙慧的学习,我们对知识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的敬重。我们还仅仅是一批学生,我们在思想上还没有把校训上那“博学宏文,明理求真”的金字给领悟到!

,课堂开始成了牢狱一般,束缚着这些思想上远没有成熟起来的学子.我们只是跟风般的臆测着,这所有的教学大纲,都仅仅只是为了围绕书本,才展开得有条有理;大学的课本,它只是一种理论教学的形式框架;到了现实生活中,它们就全部失去了指导意义的功用;我们出了大学这个校门口,一切都只能从零开始.

在这样的时候,我与他们同样,就在这样一种肤浅的思维中行进。我们丢掉了马哲,也不明了毛概,我们甚至于遗忘了只是劳动才创造出价值而不是资本也不是掌握资本的老板拯救了劳动者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剩余价值理论,这样一个普遍规律,在校园悠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