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1 / 1)

大学生档案 相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可就怪了。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游走在一个展台旁时,却听到了有两个搞招聘的在闲聊。其中一个说:现在戴眼镜的都是大学生,这么多,真是掉价。他们很不能吃苦,对这些人,我们即使招了,也留不住的,还不如不招。另一个接着说:是啊,我上次招了几个,都没作几个月就跑了,害得我还被主管经理训了一顿呢;所以我后来一碰到这种情况,就基本上知道怎样去作了。

唉,难道是这个原因吗?我没戴眼镜,却变成了因祸得福?因为没有那个支撑门面,他们就不能认定我是大学生,也就不能认定我不能吃苦.这样普工的岗位,我也就能从事一二。但只要我是大学生,形势就会急转直下,我就只能是不能吃苦,我就连从事个普工的机会都不能得到,一切就都只能是免谈!

这个世道难道就变成了这样?人们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认为大学生就不适合做这些岗位,就应该有个办公室的地方,在等待着他们?当大学生因为另外一些原因(决不仅仅因为是他们自身的原因造成),不能得到那些舒适体面的工作时,他们就难道只能是作乞丐的命?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沉默的羔羊

我默默的走出了招聘大厅。行走在大街上,看着漫天阳光,阳光清晰刺眼,从头到脚,把你给映**得异常苍白。

现在该怎么办,我该往哪里走?手捏着复试通知单,还是茫然不知所措。我知道,现在自己是没得选择,我只有去参加复试。可是,就算我参加了复试,得到了一份这样普工的经历;它对于我的职场经历,还是于事无补。我不可能的,在一个工厂的车间里,待上一辈子。我肯定还是想,要选择适合自己心志一些的工作来作。这样一来,一种社会的内损耗,就不可避免。

想归想,在匆忙间,吃了一份人才市场旁边四元的盒饭,我就准备着上路了。先是到公交站台上查看车号班次,找对了自己该坐车的路数,就心急如焚的在等着了。

公共汽车姗姗来迟,人群一拥而上。眼看着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我就抓着扶手,死命的使自己身子维持平衡。零星零散的,有人上,有人下,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空位子的时候,侧耳细听,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到面试的去处了。

下车也冲冲着忙,司机大声叫嚷着快点下去。我蹬腿下车,脚一落了地,的时间,发现在车上已经耗去了一个半小时之久。看看时间已是不早,还要赶回去,我就沿着复试单上指点的方向,向大路旁的剃条小道里**去。

我眼睛四处瞟着,心里有些焦急。正在踏破铁鞋的时候,突然就望到了一个大大的招牌。那招牌上,正好就写着某某工厂这几个大字。我就沿着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走到了那个厂门口。厂门上自然有保安,自然也有与我一样找工作的人才,自然就要登个记。我一本正经的,随着别人,签上自己的大名,带着那个复试通知单,就走了进去。

刚在那个工厂里面行走,竟感觉还算不错。一条水泥大道,两边绿荫浓翠,遮挡住烈烈的日头。稍远一些,就是一个大的**场,上面是一块大大的草坪,还有两个篮球架子,孤零零的立在中央。再往远处,就是满目青山,仿佛要直直压下来,让你心有所动。

终于到了人事部,一块玻璃大门的里面。到了有人的地方,气氛就为之一变。听得到这里嘈嘈杂杂,人员进出流动,就像吵架一般。我看到几个怒气冲冲的员工,如同斗红了眼的公鸡,在那里一直嚷嚷个不停。我们等待复试的大约一二十个人,就站在一旁,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人事部这些人,真好像久经沙场,即使这样喧哗,他们还能够把工作开展下去。等他们叫保安过来,摆平了这里发生的事情;没多久,他们就腾出手来,叫我们把身份证等必需的证件拿出,开始了一一登记.

没想到,当我摘下了眼镜的那张皮,找个普工的工作,程序还算简单。等身份确认一完结,人事文员就叫来一个人,由他负责我们下一步的事情。这是一个矮矮的戴眼镜的家伙,年纪不大,大概是工厂负责宣传一块的,他把我们安排到了一间带黑板的房子里。

现在,我静静的坐在这间嘈杂声充满的房子里。宣传员给我们每人发了张入职单,就开始给我们宣讲起企业的文化来。首先是说这个工厂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老板是某某台资大老板,有许多家分厂。然后就是宣讲了本厂美好的工作福利待遇,还有人**化制度。在对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伶牙俐齿的宣传员,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蚂蚁,它们被安排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觅食.由于知道路途遥远,有的蚂蚁就打了个马虎眼,一开始就溜之大吉;有的蚂蚁,想都不想,就往路上去了,但等走到一半的时候,因为感到路是太远,就又折了回来;最后就是少数几个,它们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终于跋涉到了终点的地方,得到了食物,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

讲解员首先给我们分析了第一种蚂蚁。他说,这样的蚂蚁,看起来明智,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第二种呢,它们虽然采取了行动,但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很难在人生上有什么长进;宣传员大力赞扬了第三种蚂蚁,说这才是当今成事者必备的素质: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对未来充满信心。

听了他滔滔不绝的陈述,我感觉他的讲解还是蛮有一套:说的时候既把握了度,又显得条理清晰。如果撇掉一些大的存在,我感觉他说的这些,都还算实用。可是,假如你想得更加廖远,从资本的根去发掘生活的话,对这些言辞,不免又持怀疑的态度来。不可否认,资本象指挥棒一样,在主导着许多生命的存在。假如我还有退路,我就绝不会选择到这里来,因为再勤恳的蚂蚁,如果作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使它成功,它在精神领域的成就感,也不过尔尔。

而且,这流水线上的工作,也必须要符合生活的原则,而不仅仅只是合着生存的原则。假如你就只是每天十多个小时,每周七天,每个月三十天,每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辈子就只是这样忙忙碌碌下去,那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