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切。他笃信乡村的自然宗法,他喜欢为家族调解各种纠纷。当乡村的传统,正遭受到越来越强大的工业化文明的侵袭的时候,他依然陶醉着,以为自古以来的传统,那古老的宗法就能包治社会百病。
他在窄小的圈子内,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他的做事行为,一直符合这套宗法的规制.他象千百年来农村的长者一样,尽力公允的维护这一片土地上的清净。在村子里,他既是一个家族的代表,为村民们排忧解难;又作为一个村的支书,维护着权力的公信。他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平衡处理好私人和公家的关系,使别人对他信任有加。
他平常时候,除了家务事之外,就是忙着这些村里永不可能办完的公事。修设公路,计划生育,调解家庭纠纷,与乡县里来的大大小小官员打交道,这就是他每天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几乎很少想到过自己,也很少面对自己的家庭,以致我在小时候,对他的行为很不理解。我想不通的是:他这样忙乎着,对自己又有什么作用呢?他苦苦挣扎维持的那套,在当下时髦的观念里,是明显落伍了;许多人,都只是拼命在为自己的家庭奔忙着,那一套集体的思维,早已经在时代中遭到了淘汰的命运。而他,仿佛全然不管这些,不合时宜的,在为众人的事情奔跑还不亦乐乎。
我不否认与父亲有这方面意识的分歧:他每天为村里事情奔忙着,明显使我们家庭的幸福指数降低了。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人们对于集体的事情,变得越来越不想承担责任,或者说是逃避责任,我从小也受到了此种风潮的影响。而父亲呢,他可不管我们,尤其母亲的苦口婆心。他只专注于自己,在自己想做事情中,得到心灵的满足感好像就已足够。
在父亲自己的领域,他也得到了许多中年以上人的拥护。虽然在别人看来,他所信奉的一套,在这样的社会,是很难行得通了;但他却倔强得很,还是勇敢的迎了上去.我不知道,他到底想维护的是什么,但是,他骨子里那一股集体使命的热情,是支配着他所有行为的;而且他心里的所思所想,已经牢牢的烙在了他生命的轮廓里,任何人如果想来把它改变,真的是比登天还难.
今年,是上半年的时候吧。村里举行了三年一轮的村主任选举,他再次以高票当选.这是老百姓对他信任依旧的表现,选举的成功,给他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带来了新的信心.父亲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总算还年富力强,精神状态也不错,对村里的底细也差不多一清二楚。他圈点了一下,自己在上届任期的时候,修了一个村口的水泥板路,给每家每户都打了口水井。
他想着今后要办的最大事,就是修修通了,村民们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以后不仅人到镇上更加方便,而且地里种的许多东西,也都可用车子轻便的运出去.想当年,因为交通不畅的缘故,村里与外界的联系就要靠肩挑手提,村里的产出,大部分就只能是自我供需,创造不了什么价值。
父亲盘算着,自己这脚下坑坑洼洼的地方,虽然说不上怎么富庶,但毕竟是有山有水,有潜力可挖。这一方土地,野生松树郁郁葱葱,都盖过了头顶;橘园是十年前引进的,满山遍野一大片;还有茶树,桐油树等多种经济林木。这些如果能适度开发,就不会再被荒废在山里,一点价值都没有。
可是,即便他再雄心勃勃,工作到了真正开展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许多困难。就说资金问题:国家用于村村通公路补助的钱,本来应该很快到位,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是存在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动静;层层推诿,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状态。许多时候,拨下来的那点资金,都带点东挪西移的味道,并不是上头承诺过的真实数目。
他有时困惑的是,这些钱,究竟是在哪一个层面里,遭到了截留;事情复杂化了,他就只能自己与村里的秘书一起,一有农隙就往县上跑。现在,除了村民集资的一部分公路已经完工,其余的部分,还在与上头交涉,只能暂时等待.但父亲也不是一个一遇到事情,就傻到跟上头吵架的人,他处事还算圆滑,做事也规规矩矩,因此,与上头的交涉持续在进行着.
但不管怎么样,该要办的事情总不能老拖下去他一面一如既往的,撂下手中的活儿,去到各政府部门跑来跑去;一面还去找在外面混得好的本乡人,去给村里的这条公路拉赞助。只是他总是如此,家里事情就荒疏些了;因此把母亲得罪得不行,说是他把整个家都忘了,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来。
------------
一百零七章 伶牙俐齿
到了中午两三点钟的时候,我们终于踏上了归途。此时,身上已经整个黏糊糊的,衣服被汗液给浸泡起来。挑着大半担谷子的箩筐,头重脚轻的昏眩,袭向意识里。
不得不抢天时。要知道,三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假如在晒谷子的时候,突然下雨,麻烦就大了。你辛辛苦苦的,到头来谷子还是不能晒干,那就只能等着发霉生芽,白忙一趟了。我坐了一小会,也去了晒谷坪来,开始拿竹扫帚,把与谷子连在一起的草屑,给扫拢来。作好了这个,我就把草屑连着谷子,给捧到竹筛子里,筛了一遍。
正忙碌的时候,父亲的电话响了.一接,知道是乡政府打来的。他们要来村里,检查今年计划生育执行的情况。他们问父亲:明天有没有空陪一下。父亲听到是村上的事情,想都没想,马上满口答应了下来.
母亲也听到了父亲的大嗓门,知道了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儿。“你就推一下子罗.”母亲看着父亲,又略带埋怨的说:“你看咱家都这么忙了,要抢天时啊。”
"傻婆娘,你不知道的事就少掺和。要知道,今年计划生育抓得特别严,邻村的邓大拐子,就因为这事没作好,村里给搞出了三四对超生的,这支书的帽子差点被掀了呢。
恩,乡上来人也好。咱毕竟是乡里乡亲的,什么事总要讲个情面的。他们就不同了,对于这种不符政策规定的事情,是可以来硬的。你要知道哪几个钉子户,不来人镇一下他们,我真的还没辙了。搞不好,她们哪天又抱着个娃娃回来,把我可会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