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对了对了,说到三鲜豆皮我想起来了,努努桑想吃的モスバーガー(摩斯汉堡)和那个三鲜豆皮很像啊。”
英武周想了想说:“咦,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好像是有点儿像。把三鲜豆皮外面的皮去掉,不就是モスバーガー(摩斯汉堡)吗?モスバーガー(摩斯汉堡)是用米做的,三鲜豆皮是用糯米做的。无非是做法不同而已。”
“嗯,一个应该是烤的,一个是炸的。”
“煎的。”英武周纠正。
“煎的?煎和炸我一直都没弄明白是什么区别。”
“啊,区别啊?”英武周抬起头来想了一会儿说,“真要说区别的话可能也就是油多油少的区别吧。如果油把食物整个都淹没了就叫炸,没有淹没就叫煎。就像焼き餃子(煎饺)和天ぷら(天妇罗)一样。”
英武周不是中文老师,也很少有教外国人说中文的经验。现在碰到这么一个好学的人这才发现,有时候很简单的一个词解释起来还真有点儿费劲。不过,也正是被人问到了,自己才会去从逻辑上琢磨这些词的真正含义。
英武周说:“回头我去银座那家店看看他们除了热干面之外,还有没有三鲜豆皮。”
“如果有三鲜豆皮的话倒是可以带鲁鲁桑去尝尝。”
“嗯。”英武周说,“那我找个时间去给你们打打前站。”
“打前站?”
又来了!英武周笑着说:“打前站的意思就是说提前过去看一看,嗯,去试吃一下的意思。”
“明白了。”美奈子很认真地把“打前站”三个字输入了手机上的记事本,然后对英武周说,“英桑,你的中文可真好!”说完自顾自地笑。
英武周一皱眉:呃……我是中国人,我的中文能不好吗?
这个时候,章鱼烧做好了。老板看到两个人点了九个章鱼烧,很贴心的一个盒子里装了四个,另一个盒子里装了五个。
美奈子接过盒子看了一下,把盛了四个章鱼烧的盒子递给英武周:“这是你的。”
英武周说:“你先吃一个吧。”
美奈子摇摇头:“你是男人,要多吃!哈哈哈。”说完,美奈子从盒子里挑出一个章鱼烧迫不及待地塞进了嘴里。
“うん、美味しい!(唔,很好吃)”美奈子一边说话一边张开一半嘴吸气。
英武周看着美奈子的样子,觉得她像个小孩一样。
英武周一边吃一边对美奈子说:“真没想到你的中文说得这么好。以前都没听你说过。”
“以前我不敢说。”美奈子一边嚼一边说。
“那现在呢?”
“现在脸皮厚了。哈哈哈……哦,好烫。”美奈子举着盛章鱼烧的盒子捂住嘴,“再说了,中文说的好的日本人有很多啊。”
“中文说的好的人确实很多,但是像你这样能把成语用的这么熟练的人就不多了。”
显然英武周说的就是那种“高级な”词汇。听到英武周这样表扬自己,美奈子很高兴,但依然很谦虚的说:“可是我的发音还不是很标准。”
“你的发音已经很不错了。高田桑……”
“鲁鲁桑让你叫我美奈子就好了。”
为什么要提鲁鲁桑?英武周这时候也不去纠结这个问题了。
“哦,美奈子桑,你为什么这么爱说中文呢?除了因为你父亲的工作和中国有关系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美奈子说:“可能最初就是因为我父亲的原因吧。父亲经常去中国,所以会跟我们讲一些关于中国的事情。我看到他在学中文,也跟着学。但是其实并不仅仅是学语言的问题。你也知道我们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源于中国的。所以如果要去寻找文化的源头的话,在中国、在中文里会有些意外的收获。”
美奈子的这一大段话说得十分流畅,听得英武周赞叹不已。
英武周哪里知道这是因为美奈子经常会被人问到为什么要学中文的问题。她回答得多了,再加上有伍珞璐帮她润色,自然是说得十分官方而得体。
美奈子继续说:“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一件事情一个人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呢?”英武周很好奇。
“比如说啊。”美奈子想了想,“我不知道能不能说清楚。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个中国人来到日本,给日本带来了贸易和科技,算是日本的一个英雄人物。但是这个人在中国却是一个海盗。”
“海盗?”英武周印象中好像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有名的海盗。
美奈子看英武周不明白,就说:“他叫王直。你知道吗?”
英武周还是没有印象。他拿出手机查了一会儿才明白。原来这个叫王直的中国人在中国的名字叫汪直。他确实是个海盗,而且还是个很有名的大海盗。他手下率领的海盗们在中国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倭寇。汪直就是倭寇的首领。俞大猷、戚继光这些明朝将领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抗倭英雄。
俞大猷、戚继光既然是民族英雄,那么他们的敌人的首领就自然不是什么好人。
英武周边看手机心里边笑:好吧。倭寇的首领是你们的民族英雄。我也是醉了。
美奈子接着说:“也有看法相同的。比如说鉴真大师。一千年前,就是他把佛学和文化从中国带到了日本。对了,我想起来了,这一次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里面,有句话就和鉴真大师有关系。”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英武周问。
“对的。就是这一句。”
“听说当年鉴真大师就是看到这一句话深受感动,所以才怀着至诚之心东渡扶桑的。”
------------
上架感言
又一次上架了。
为什么说又呢?因为我的上一本书《学霸快递员》还没写完,还在继续更新中。这本《一诺必达》纯属计划之外的产物。
其实内心里根本不想写这本书,也根本不想因为某些特殊事件的发生而来写这本书。国家安定祥和、人民平安健康多好?
然而,既然事情发生了,既然困在了家里,那么还是应该做些什么。尤其是作为一个书中所谓的在“海城”生活的“江城”人。
在此也不卖惨、不求什么,只是想感谢!
非常感谢责任编辑谢谢。没有她也就不会有这本书,没有她这本书也不会这么快呈现出来。从大纲到故事的逻辑性、到主角的名字,谢谢都做了严格的审阅,并提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我都一并采纳了。辛苦谢谢了!
也谢谢我的母亲,以及晓魏民等起点的作者,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非常感谢所有关心湖北、援助武汉的人们!你们辛苦了!大家健康平安!
------------
正文卷
------------
043 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伍汉康看着手机上的照片笑着问秦川阁,“这是你那个亲戚捐赠的物资包装上写的几个字?”
“是啊。”
“那不是日本人捐给中国的物资上写的字吗?”
“是啊。”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