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1 / 1)

一诺必达 梦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手里的一件包裹推到分拣格口后,走到骆嘉珊身边小声问:“珊珊,你怎么来了?不要命了?”

“你不要说得这么吓人好不好?什么不要命了。我已经休息好了。”

“那……”

“好了好了,川川,你别站在这里,好像咱们俩多亲密似的。”骆嘉珊向四周看了看。

“你不跟我亲密,还想跟谁亲密啊?”秦川阁笑着说,“算了,你要干就干吧。顶不住了去休息。知道吗?”

“嗯嗯。”骆嘉珊点点头。

秦川阁走回自己工位的时候踩到两块铁板的连接处,把脚崴了。他抱着脚疼得直咬牙。还好没人注意到他。秦川阁忍着疼,尽量用正常的步伐挨到了自己的工位,踮着一只脚继续分拣。

分拣中心亮如白昼一般。也许是这些灯光刚才打了个盹,现在拼命睁大了眼睛,赞许地注视着下面忙碌的人们。他们中的很多人动作略有些机械,但是他们却保持着极强的战斗激情。

传送带也似乎被这股精神鼓舞着,奏着进行曲向前迈着步子……

既然对到行业群里找人手的事不再抱有希望,伍汉康只好全身心地投入分拣工作中去。他只希望返岗的人越来越多,只希望大家操作熟练之后能把传送带调得更快一些。

海城市妇婴保健院的产房里。

安楚又半躺在床上重新做胎心监护。手机震了一下,她拿起来一看,是她母亲发来的信息问情况。

“我已经进产房了,在等开指。”

“汉康呢?”

“他在产房外面。”安楚知道自己生孩子而丈夫一家没有一个人到医院陪产的事情,是绝对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如果让她的父母知道了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安楚就无法想象接下来还会有哪种事情会发生了。

亲家之间最好是保持着“少见面,多送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所以向双方父母报喜不报忧是小两口必须具备的崇高品德。

“打汉康的电话没人接,发他的信息也没人回是怎么回事?”安楚的母亲继续问。

“估计是睡着了吧。呵呵呵。他今天也挺累的。”

安楚给母亲发完这一句,赶紧给伍汉康又发了条信息:“我妈要是联系你,你就说你在医院。千万别说你回公司了!”

“啥时候生呢?”安母又问。

“应该快了吧。您不是说二胎很快的嘛,来医院几个小时了也没生啊。”安楚哥不敢对母亲说胎心监护不过关,这种事情说了也是平添担忧,又帮不上什么忙。

这句话发过去之后半天没反应。大概过了十分钟安母才回复过来:“我是说开指了之后就很快了。你不是还没开指吗?”

按照安楚对她母亲的了解,十分钟回复一条信息,这正是打一圈麻将的时间。

安楚的老家亲戚基本上都是扎堆住在一个地方,除夕这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开着电视拿春节联欢晚会当背景音效打麻将。

麻将不在输赢,重要的是让一家老小融入这个不分辈分、无论贵贱的游戏中。

安楚正要给母亲回信息过去,她父亲的信息又发过来了。安楚的父亲问得详细多了,而且回复信息的速度很快。看来要么是一直没有抢上麻将桌,要么是被哪个亲友给挤下桌了,所以才有大把时间关注安楚当下的状况。

安楚也十分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远在天边,除了发几句话其实什么事也做不了。

安楚的父母一个月前刚刚来海城呆过一个星期,本来安楚的父母打算春节再到海城来看望安楚的,结果安父临时工作有安排,直到除夕当天才放假,高铁票退了之后就再也抢不到了。只好等过两天有票了再说。

护士进来了,安排一个孕妇进产房。生头胎的人都一个个进产房了,就她这个生二胎的还在待产室里待着。

快出来吧,宝宝!你再不出来医生和护士又要来吓唬我了。

不做胎心监护的时候肚子里的宝宝很活跃,还非常乐意跟妈妈互动。一开始做胎心监护,宝宝就秒睡了,怎么弄都弄不醒。也太淘气了。

在肚子里呆那么久了,不闷吗?

安楚无奈地望着对面床的孕妇。她好像生孩子跟玩儿似的,没见她有什么反应啊。不疼吗?安楚很怀疑那个看片子看的直乐的孕妇是不是跑到待产室里找个床位躺着休息的。

安楚看看手机,发给伍汉康的微信一直没收到回复,难怪妈妈说联系不上他。

------------

014 有件事被忽略了

确实没人联系得上伍汉康,因为他的手机没电关机了。伍汉康找了个充电宝,把手机放在传送带另一端的一个操作台上充电。

他已经断了向行业求援的念头,也没有必要再守着手机听最新消息了。当务之急是和所有的员工一起尽快把物资分拣完。

现在送货的难题解决了,就只差在11点钟之前把物资分拣完成就可以结束战斗了。

四体不勤的伍汉康在他这一组的劳动技能提升之后,尝试着大幅调快了传送带的速度。他想试试用传送带来倒逼操作效率的方法是否可行。不能总是让传送带去适应人的操作速度,而应该让人去适应传送带的运转速度。

传送带调快之后,一开始节奏有点儿乱。大家不是把面单看错了,就是面单没看错但是手却操作错了。

这一点很像伍汉康以前大学时代学吉他时的样子。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按和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而且节奏也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大脑同时指挥左右手做节奏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就像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一样,一开始十分不协调。但是练习过几次之后,很快就游刃有余了。

伍汉康不得不让人把这条流水线的传送带停下来,把分拣错的快递包裹整理一下,然后再次启动传送带。

这一次大家明显比刚才协调多了。偶尔分拣错的包裹先从传送带上扒拉下来,回头一并整理。几分钟之后分拣人员和传送带的节奏终于协调过来,达到了“人机合一”的至高境界。

这个方法确实是可行的!

伍汉康把这个方法告诉江岸,让他通知其他几组也尝试一下。和伍汉康这一组一样,其他几组磨合几次后很快也适应了人为调快的传送带的速度。

这个结果让伍汉康很兴奋。他兴奋的并不只是终于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分拣物资,而是这种方式恰恰是一种管理的实践。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有多高,决定了人的努力有多大。

一个目标既不能让人随便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