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9 章(1 / 1)

春闺梦里人 白鹭成双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先赊欠一部分,来年必当返还。若是不成,盈亏也是在下一力承担。

赵辙看着这女人,只觉得有些可笑。用她来在关键时刻牵制陌玉侯也许还有用,但是她竟然说要帮他打江山,赵辙觉得不可思议,更是有些不屑。

这个时代所有的男人心里最根深蒂固的念头便是女人是成不了大事的,除了倚仗男人,自己还能干些什么出来?

长郡的路正在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往京城延伸,他再在这里停留一段日子也是要回去了。信还是不信她,赵辙有些犹豫,毕竟是二十万石粮食,整个长郡一年的粮食产量。

过几天你再来。赵辙想了许久之后道:带上能说服本王的理由。

季曼叩首,带着一身冷汗退了出来,严不拔已经按照与她商议的那样,以一个虚构的粮行名字开始在京城收粮。

朝廷收粮尚在计划之中,季曼这边却是已经先开始动手了。如今粮食的价格是八钱银子一石,几乎一夜之间,京城粮行现有的米粮就全部进了季曼的粮仓。算了算,她也就只吃得下这么多,总共一万石的粮食。

但是这一收购,各大粮行就奇怪了,不知道为何有人会这样收购,但是粮食卖得快是好事,他们便统统取出自家粮仓里的存货,抬高了一钱银子继续卖。

百姓茫然无知,只知道第二天起来所有粮行的价格都贵了一钱银子,抱怨了几句,还是只有买回家继续吃。

季氏粮行的粮价也跟着在涨。贡米的钱结算了出来,加上这个月的进账,严不拔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在两家大粮行那里,用七钱银子的单价又挖了几千石。季曼甚至找了钱庄,抵押了粮仓的房契地契,换回本金,继续倒腾。

没过两天,各处粮行就都开始在京城附近征粮了,存货已经几乎被季曼掏空,但由于严不拔是以个人商户的名义分开购买的,谁也不知道是季氏粮行在背后收购,都以为是行情看涨,有人要将京米运去其他地方买卖。

结果没过多久,朝廷的征令当真下来了,要征收京城附近所有农户家的粮食,一律按七钱银子算。

农户们可高兴了,平时卖给粮行那都是五钱银子,朝廷给七钱,谁还卖给粮行啊?于是都纷纷上缴粮食。

京城的粮行傻眼了,无可征之粮,那他们卖什么?存货卖一些少一些,几家粮行看着提前入账了的一年的收入,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

百姓买粮食却没个好去处了,几家粮行的价格都是越来越高,之后的粮价竟然到了一两银子一石。京城附近都没有了粮食,外运来的粮食加上运费,也比一两低不到哪里去。

季氏也没搞特殊,人家卖多少他们也卖多少,只是斤两更足,不会缺斤少两。生意自然是一时大好。到后来其他粮行都挂出了售尽的牌子,季氏粮行也没有断货。

季曼带着上次严不拔写的东西再次去求见了长郡王。看着这几天京城粮价的陡然变化,赵辙也有些心惊。再一看严不拔的计划书,与吴庸商量一阵,决定将长郡的粮食借给季曼。

长郡是离京城算最近的粮食大产地了,也被人垄断。几家粮行求粮无门,干脆咬牙想了个办法,集体来季氏买粮。

季曼看着对面坐着的五家粮行以及一些小粮商,端着茶静默不语。

季氏既然粮食来源这么广,咱们都是联盟会的,季老板负责着联盟会,就怎么都该为大家着想。刘记的掌柜站出来道:如今粮食紧缺,粮价一路上涨,咱们也就是想问季老板借个路,帮着从长郡运些米粮来卖。

人家独自吃着一块肉,你们要去跟人家抢,你觉得人家会不会让?

季曼微笑着放下茶杯,却是很好脾气地道:让大家有米粮卖倒是不难,这也是在下应该做的。

几家粮商都有些意外,不过都是十分期许地看着她。

季氏有存粮一万石,可以统统以九钱银子的单价卖给各位。季曼看着他们道。

众人相互看了看,以目前的粮价趋势来看,九钱不算低,却也是绝对不高的。以后指不定要涨到一两银子以上呢。

但是。季曼声音一转,调了个胃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季某把钱让出来给大家一起赚,大家是不是也得回报季某一些东西?

就知道没这么简单,荣掌柜皱眉道:季老板是爽快人,有什么条件,不妨直接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季曼笑着道:那我就明人不说暗话,要季氏供粮可以,但是以后,季氏便都做各位供粮的来源,各位手里佃户的合约,也都转交给季氏如何?

这简直是趁火打劫!刘掌柜当即就拍案而起:你想垄断整个京城的粮食供应?胃口是不是也太大了些?

季曼不动声色地坐着,手指敲着桌面,不慌不忙地道:季某只是想换个方式卖粮食而已。同意将手里佃户合约转让给季某的,季某可以将粮食以八钱银子的单价供应。不同意的也可以,苏州盛产粮食,各位也可以自行进粮。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死磕到底

从苏州运粮?那运过来的粮食成本都要九钱余一石,还有什么赚头?几位掌柜都沉默了下来,小粮商倒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反正是小本买卖,赚多赚少,能赚就行了。

季老板,咱几个手里有几十户的合约。小粮商站出来一个领头的,看着季曼道:不过这合约可是只有半年的,今年过了就得重新签订,您看

无妨。季曼背后一直站着的严不拔打着算盘道:短期合约到今年为止的,每份合约转让补银子十两,要是有明年后年的,那就每年多十两。

这条件可算是丰厚了,不仅买他们手里的残约,更是将现有的大米便宜到八钱银子卖出去。小粮商简直是欢天喜地地就去一旁看合约了,剩下几家大的粮行面面相觑。

与佃户的合约就是他们这些粮行的粮食来源,要是都交给季氏,往后这京城的粮价,不都是季氏说了算了?

这怎么得了?

可是眼下无粮,除非粮行关门到朝廷征粮结束,朝廷征令大于合约,粮行是怎么都不可能同朝廷抢的。

一众人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刘掌柜沉思了许久,拱手道:此事关系甚大,不如改日咱们商量好了,再上门与季老板说,如何?

荣掌柜也拱手道:是啊,这事得回去好好商量才行。

季曼也没拦他们,笑着点头:在下恭候各位再次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