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1 / 1)

穿越之大民国 狂人阿Q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金一直不是很充裕。

在这里同样呆了一个月左右,赵书礼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底特律,美国的汽车业中心。

要是说在芝加哥看到的约翰迪尔的农用车辆厂颇具规模的话,那么在这里那种厂子只能说是壮汉比之少年。

在这里他参观了福特和通用的汽车工厂,不过没有下订单,他本来是十分真心的邀请福特去中国建厂的,但是福特告诉他中国不需要汽车,有牛车就好了,因为中国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这让赵书礼很受伤。倒是通用热情点,他们已经在上海设立了公司,但是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他们希望得到赵书礼的政府采购订单,表示会给予一个优厚价格,还暗示会给丰厚的回扣。赵书礼不由得叹道,难怪福特这个汽车业的教主现在会被通用压着打了,这家伙太不会做人,太傲慢了。

虽然在底特律没有能在最知名的汽车业上取得什么突破,但是这里毕竟是美国最终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工业门类齐全,赵书礼先后跟三十多家各类生产厂达成了投资协议。

之后沿着伊利湖到了克利夫兰,在这里短暂停留后,去到了另一个重要多的重工业中心匹兹堡。匹兹堡是美国著名的钢铁业中心,美国钢铁公司的大多数工厂就位于这里,资产以十亿计算。

在这里同样跟许多企业达成了协议,不过由于这里是钢铁中心,因此赵书礼选择的多是机器加工业的企业,有车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齐全的机床企业,更重要的是,赵书礼找到了生产工具钢的冶金厂,跟他们达成了购买技术的协议。

之后是哈里斯堡,费城,巴尔的摩等城市,最后成果为一百零三家工业企业。涉及的工业门类有冶金、机器制造、石油化工、煤炭电力、建材轻纺、森林农牧等各种行业。

但是其中很少有像约翰迪尔那样的龙头企业,多数是些中等企业,尤其是很多都是成立时间在十年内,老板是典型的创业者,野心勃勃雄心万丈之辈的公司。究其原因,是因为大企业在美国有固定的业绩,他们对到国外投资没有那么迫切,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信心,即使这些中小型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开拓了市场后,他们也有能力再去抢过来。而那些中等企业之所以会选择去中国投资,一方面是在美国受到的压力太大,还有就是他们的老板非常渴望成功,但最重要的是,赵书礼承诺的包销产量,他们经过仔细计算,发现就算是以这些包销量来生产,他们也不会赔钱,这种生意为什么不做。

最后协议投资总金额达到了一亿美金,一亿美金相当于两三亿大洋,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但是不要以为赵书礼就此满足了,对他来说,这不过是开胃菜而已,真正的大菜在纽约呢。

正文 六十七节 大危机

继续求票票~~

“谁想发财,就买股票!”

这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中间普遍流传着的一句名言。一战中美国大发横财,由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最大的债权国,席卷了世界上一半的黄金储量。战后他们的经济继续繁荣着,股市节节高涨,社会充分就业,这时期当选的总统胡佛有句名言,要让每个美国家庭都有一部车,锅里时刻炖着一只鸡。这种繁荣景象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大胆言论,经济危机已经跟西方世界绝缘了。更是助长了美国人投资的欲望,股票交易所中几乎天天人满为患,黄金、期货、股票、债券几乎什么投资渠道都能挣大钱。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有五十个中国人到了纽约,没人注意他们,纽约是个大都会,这里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日本人,法国人,墨西哥人。因此这五十个中国人非常的不显眼,但是当他们分头先后进入一百多家银行,并拿出大量的金银币兑换美元后,全都成了该银行的贵宾。

之后这些人分别在这一百多家银行开了户,每家银行存入了八万多美元的资金。

然后这些人又整齐划一的到股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开了户,之后就跟大多数美国人一样,疯狂的追高股票,一直持续了几个月。他们的行动更是一点也没有引起别人的在意,因为所有的美国人都在这样做,就算是偶尔有注意到他们的交易员,也不过腹诽一句:该死的黄皮暴发户,难道那里又出金矿了!

他们表现的狂热,亢奋,跟所有的美国股民一样,他们手里的财富也在纽约股票的节节高升中不断的增加,甚至是翻着翻儿往上涨。但是跟美国股民不一样的是,他们知道在哪一天收手。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就是可怕的“黑色星期四”,美国经济危机的大幕终于拉起了。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到了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

人们的哭泣声,诅咒声,甚至凄惨的自残的声音回荡在纽约交易所,甚至是整条华尔街中。但是此前跟大家一起歇斯底里赚钱的那群中国人,此时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当然跟他们出现的时候一样,他们的消失也没人注意。

大家不知道的是,20日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抛售光了手上的股票,然后又分别在24和29日这两天大量从自己的股票经纪人手里借入股票,然后大量抛出,用个专业术语这叫做空。但此时即使是美国的金融系统,也还没有引入做空机制,没什么杠杆原理,凡是卖出的股票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也就是说真的得借到实物股票,能借多少往往就看跟股票经纪人的关系和自身的实力了。而且借入股票往往要高额的利息,还要有值钱的抵押品,所以如果不是有绝对把握,即使是做市的银行家也不会轻易大量做空的。

但这群中国人就敢大量借入,而且在经纪人眼中恰好是有实力的,在签署了高额利息协议后,又有抵押品的情况下,跟他们有联系的经纪人几乎是借出了手头上能借出的所有股票。事实证明,这群中国人眼光贼准,最终他们攫取了大笔财富,而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