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卫仲道、王粲
第三百二十章卫仲道、王粲
孙策、周瑜返身而行,一边交谈一边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槐树前,树干旁,立着一白一黑两匹雄壮战马,神骏异常。汉代善养马骡,哪怕是青徐扬州等地,也能随便搜刮出数千匹代步马骡,但终究有水土之别,无论是比体格、比力量、比速度、比耐力,都远逊于边地马匹。这两匹黑白分明的战马,一看就不是中原地带所能饲养而出。
今年初孙坚于梁县北大破胡轸、吕布部,获马近千匹,孙坚素知长子孙策喜马,精挑四匹战马派人送回。
孙策接手后,将四匹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下等两匹分给十岁的二弟孙权,八岁的三弟孙翊,余者太小不提,中等自乘,上等则予义弟周瑜。前翻孙策从其之言方能避难,后者又让出道南大宅舍之,并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把好马送给周瑜,孙策是一点也不心疼。
两人解开绳索,一路驰回舒县城。他俩鲜衣怒马,容貌冠世,才入城门,立刻如磁铁一般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道中男女,无不侧目,尤其是那女郎、**,眼中直放光芒,恨不得直接把两人从马上拽下抱于怀中,时有人大呼“周郎”、“孙郎”。
孙策、周瑜相视而笑,直驱城南,因孙策所居乃周氏别舍,两家一在道北,一在道南,两人遂于道中分手。
孙策跳下马背,将马交与一名宾客,入了家门。这个宾客非来宾,客人之意,而是被豢养的门客,孙策在寿春时,经营数载,一度有门客数百,迁家至舒,散去大半,而今只剩下五六十人。
“阿兄,你回来了……”一个童子迎面走来。他正是孙策的二弟孙权,其人生得方面大耳,高鼻阔口,双目大而圆,炯炯有神,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形貌奇伟,大贵之相,孙权刚出生时孙坚便深异之,认为此子将来必定不凡。孙权今年十岁,因面相有异常人,加之身高也比同龄人高出一线,看上去要比本身年龄大个一两岁。
“嗯。”孙策伸手拍向孙权的头,后者却是嬉笑着避开。
孙策一击不中,笑着摇摇头,看着这个外谦而内傲的弟弟,不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中平元年,二人曾祖卫嵩学著北地,受汉明帝所召,道中卒于河东安邑,汉明帝哀其不幸,赐其子孙土地田产,卫嵩一脉遂定居安邑。卫氏家风甚严,学风亦盛,三代皆有名,遂为河东望族。卫觎自小便流露出过人的才华,和其兄卫觊并有名于河东,十五游京都,入太学,诸生无不心仰慕之。
王粲看着卫仲道歪身倚着车壁,双目无神,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笑着斥道:“仲道,你知不知道一会儿要见的,可是高阳乡侯,大名鼎鼎的儒宗蔡伯喈?嗯?”
卫仲道懒洋洋打了个哈欠,心不在焉道:“仲宣,小声点、小声点……我身子骨弱,别把我的骨头喊散架了。”
“唉——”王粲一脸无奈地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打起精神来?”
“很累的。”卫仲道轻轻道,而后便失神地看着脚尖,对方的脚尖。
到达蔡府尚需一刻有余,王粲可不想就这么一直沉默下去,问道:“仲道,你对孙豫州此次撤军怎么看?”
卫仲道目光稍稍凝实了一些,虽然有限,注意力终归被勾回来了,道:“还能怎么看,二袁争衡中原呗。不要再对他们勤王抱有任何希望了。”卫仲道停顿一下,又道:“他们日后多半要行王道了。”
即有王道,自有霸道,所谓霸道者,上尊天子,下合诸侯,讨伐不臣,董卓是也。不过他做得实在不怎么样,屡战屡败,龟缩关中,难成气候。而所谓王道者,以诸侯之名,内称仁义,外并诸强,从而君临天下,取汉天子而代之。
王粲本就狭小的眼睛眯起来,几乎不见,这和他的判断不谋而合,冷哼道:“袁家世受隆恩,岂敢如此?”
卫仲道语气平淡地道:“他们有什么不敢的?任由董卓再折腾个几年,汉室必亡。”
“盖骠骑呢?”王粲又问道。他和蔡邕结为忘年交,传为京中美谈,但他却不是第一个,第一个人就是他问的这位蔡邕的爱婿,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侯盖俊盖子英。
卫仲道目光更加凝实,缓缓摇头道:“看不透、看不透……观其行为,从出为北地长史,一直到董卓进京、率兵南下强取并州牧,一直是明果独断,勇盖天下,堪为人杰中的人杰。然其后,每况愈下,予人以优柔寡断的印象。是已经满足于一方诸侯的身份吗?不对,不动声色间,三河尽入掌中。三河虽富,所处敏感,非有大雄心,大毅力者不敢取之。是欲坐观关东、关西成败吗?也不对……唉,越想越头疼……”
王粲的头也疼得厉害,显然,他也想不通。
盖俊动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可不是褒义词,因为这意味着盖俊的战略处于混乱矛盾之中……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