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平衡术与纳妾……
第二百四十六章平衡术与纳妾……
盖俊以河内人张范为典学校尉,比两千石,并州官吏看到这个官职顿时懵了,典学从事他们听过,其职乃是总领一州之学政,典学校尉是个什么玩意?其实典学校尉和典学从事职能是一样的,惟一不同的是,俸禄差别,盖俊此举是对张范表示尊敬。
张范弟张承原任伊阙都尉,盖俊也不能小气了,拜其为安民都尉。
又以河内人杨俊为主薄,河内人司马芝为都官从事,监察百官。以河内人常林为郡国从事,所谓郡国从事,监视郡国之官也。并州九郡,即有九名郡国从事,常林负责太原郡。另有河内人若干入幕,或掌重权,或任闲职,虽然暂时还威胁不到并州人,但是,从今往后,并州再也不是并州人的并州。
并州人纷纷惊呼狼来了……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治中郭勋很气愤,找到别驾王信,直言使君这是何意?去年若不是我们尽心尽力,使君岂能这么快就掌握并州?先是更换盐监,再招河内士人,使君是在过河拆桥吗?
王信也对盖俊的举动感到不满,作为姻亲,他至少应该先行通知自己一声,这么不吭不响的招来一大群外人,算什么?但他和盖俊是一辆车上的人,不比郭勋,耐心地解释道:“董卓暴逆,肆虐司隶,河内士民纷纷北上,大批士子长久滞留晋阳总归不是办法,使君有使君的考虑,适当吸收一些士子,可以稳定河内民众之心。”
郭勋冷哼道:“适当?这已是大举入侵了。若是忍气吞声,难保河内人日后不爬到我等头上。”
王信郑重劝道:“使君出自边地,纵横疆场,性情刚烈,纲纪不可触其虎威。”纲纪,即纲纪大吏的简称,一州之内惟有众僚之长别驾、治中二人可称纲纪。
郭勋不作言语,长揖而走。
次日,盖俊免治中郭勋。
郭勋可不是阿猫阿狗之流,他乃是郭林宗族子,并州名士,一直以来担任并州治中一职,威仪九郡,诸太守见了也要相让七分。可以想见他的离开会在并州政坛引起怎样的震动,称之为地震也不为过。
并州一时间失声,尤其是太原人,就在人们认为盖俊会不会继续打压并州人,进而扶持河内人的时候,盖俊征上党人李牷为新任治中。上党铜鞮李姓乃地方著姓,李牷其人博学研精,是并州当之无愧的大名士,更为有趣的是,李牷并非郭宗林一脉,且上党恰处于太原与河内之间,盖俊似乎有意以他调节双方紧张的关系。
随后,盖俊高调召太原郡令狐邵、孙资二人入幕府,加以重用。
盖俊一顿乱拳打得并州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河内人则表现得异常低调,避免己方成为众矢之的。
农都尉贾诩,每天该到州府到州府,该回家回家,从不发表意见,总是摆出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仿佛游离于纷争之外,事实却是盖俊每件事的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不久北方捷报再至,使匈奴中郎将马腾顺利收复朔方,同时盖俊亦收到一封马腾私信,信中充满对往日所作所为的悔恨,并直言不讳度辽将军耿祉的真正死因。
盖俊拿着信件若有所思,所谓纸包不住火,耿祉的死近来他已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此事虽然有些麻烦,可盖俊未必在乎,他真正在乎的是马腾忏悔是真是假?
看到虎头虎脑的马超挥汗如雨练着骑射之术,盖俊决定再给马腾一次机会,乃拜其为度辽将军,总领北方军事,封武功乡侯,(右扶风)武功县就在马腾祖籍茂陵县附近。当然,盖俊是没资格封侯的,此事要上奏朝廷,不过他相信董卓多半会做顺水人情。倒是度辽将军,董卓也许会迟疑一下,但盖俊已掌并州大局,多半也会同意。
度辽将军在并州治下对盖俊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因为它是北疆统帅,并、幽为其所辖,换句话说,名义上它甚至可以指挥公孙瓒。对方听不听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异日盖俊如果要插手幽州事,名正言顺,别人说不出他的不是来。
盖俊以定襄长史陈纪接任马腾卸去的使匈奴中郎将职位。
陈纪上党泫氏人,陈姓世代为大汉国镇守边关,堪比凉州安定皇甫氏,陈纪之祖就是赫赫有名的陈龟陈叔珍。当年陈龟为大将军梁冀所害,不食七日而死,西域胡夷,并、凉民众,咸为举哀,吊祭其墓,会者万余人。
族侄盖胤的头衔是虎威将军领朔方太守,以前朔方被胡人盘踞,遥领而已,现今朔方回到并州治下,盖胤就不再适合兼任了,除非盖俊想把自己的族侄发配到朔方。
盖俊任命上党人鲍鸿为朔方太守。没错,他就是前任右扶风,曾和盖俊、董卓、周慎并力击破凉州叛军,后来调入京师,任北军屯骑校尉、参与朝政。汉灵帝中平五年五岁学射箭,六岁学骑马,今八岁,已经能够踩着马镫骑射。魏奴刚刚束发,吾身边百余虎贲,无一敌手。”
“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蔡琬连连摇头道:“虎头近来武事过勤,不妥、不妥……回返当命其收心习经。”
“阿父……”盖谟可怜巴巴抱着盖俊的脖颈,仰着那张被泪水冲刷出一道道印痕的白皙小脸,大眼睛雾气蒙蒙。
盖俊心疼得不得了,附耳小声道:“没事,阿父偷偷教你。”
“你在嘀咕什么?”蔡琬狐疑地看着丈夫。
“……哎呀,你看那红花碧树,真是美丽……”
“……”
---------
3300字了,说说这几章招揽的人,张范、张承兄弟出身高贵,也有介绍,就不说了。
太原令狐邵,清官,因为与袁绍关系密切,一生未被重用。
太原孙资,书中说他有宰相之才,历史上他和幽州刘放掌魏国中央事务几近二十年,尤其是魏明帝曹叡时期,日常政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他们二人亲管。
新任治中李牷历史上官至大鸿胪,晋国名臣李憙之父。
河内一方:
司马朗:是司马懿长兄,三国志中被编入刺史传里,也就是说,他是魏国最著名的六名刺史之一,有统领一州之才,可惜四十多岁就死了,不然他的成就当会更高。
司马芝:司马朗、司马懿族兄,这个人大家可能不清楚,但三国志中和他合传的毛玠、崔琰大家可能都认识,这也是一位大才。
常林:这也是一位三国志中有传的人才。
杨俊:正向书里所言,有识人之鉴,一生鉴人无数,三国历史上河内的人才包括司马懿在内,几乎全部与他有关系,乃是河内士族的冠冕。本书他将会是一个重要角色。
另外我想说的是,大家不要以为印象中的人就是大才,其他人全是渣,其实他是有地域特性的。比如盖俊如今在并州崛起,那河内人杨俊的成就丝毫不会弱于历史上豫州士人领袖荀彧、及河北(冀州、幽州)士人领袖崔琰。当然,声望太高也不好,荀彧、崔琰被曹**死,杨俊被曹丕逼死。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