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1 章(1 / 1)

锦衣当国 特别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什么护佑,他开口问道:

“以老大人的功勋,又有教授天子武学的经历,难道不能封伯,这左都督的称号有何用?”

谭将边上叹了口气说道:

“老爷,老大人一生起落多次,来京师之前他已经没有实职,能追赠左都督,已经是宫内开恩了。”

王通摆摆手,烦躁的说道:

“无妨无妨,老大人的家人有什么要求,咱们这边尽力满足,不要让他们受了委屈。”

朝夕相处好像是亲人的人故去,自然让人悲伤,可俞大猷临死前回光返照时候的那几个问题,却让王通很不自在,想起来的时候,心中就有些莫名的不自在。

那边说完,这边孙大海开口说道:

“大人,三天前,古掌柜和张掌柜过来禀报,说有浙江和福建那边的商人想来大批量的买碱,用船运出去贩卖,只是不知道这税怎么定?”

在天津卫这边,海上船只运来的南货都是江南产来,可运出去的货物大部分都是要销售到倭国和南洋的,海河那边一般收取重税,可这碱的大宗交易也就这几个月才有,所以才过来询问。

王通沉吟了下,开口说道:

“收一成五的税。”

对天津卫税赋稍有些了解的人都是惊讶的抬头,河上海上,最低也才是两成,这碱如此暴利,怎么只收一成五,王通看到众人神情,又是开口解释说道:

“碱从北边来,都是用牛马大车运来,运货花销上,运往天津和运往他处没什么不同,无非是咱们这边商户多些,税赋低,买的人才多,那边才会源源不断的供货过来,买卖上咱们本就得了大利,税赋上松松也好。”

王通的话就是决定,听到解释之后,众人都点点头,杨思尘连忙拿笔记了下来,按规矩明日就要成文给王通过目,尽快形成规矩了。

“送给宫内的金花银增额今日上午已经出城,这次送去二十五万两,若不出意外,今年七月下半,今年该缴纳的银子就交齐了。”

“骑马追回来,今后一次送十万,不要那么快把一年的定额送完!”

王通冷声说了一句,禀报的张世强愣了愣,连忙起身去安排,王通也站了起来,在屋子中走了几步,走到门口回头问道:

“海州来的包孝知走了没有?”

“那日告辞之后三日就派人上门知会,说多些大人的盛情款待,他回返海州了。”

孙大海急忙回答,王通拍拍脑门,开口说道:

“那日匆忙,总觉得忘了什么?”

四百五十一

王通在天津卫已经将兵备道衙门和清军厅排挤到了边缘的地带。几次斗法下来,其他人都是灰头土脸。

在天津卫大权独揽不是坏事,可王通的班底有限,每个人顾着一面,甚至几面,都是忙的不可开交。

虽说已经有培养的计划,但商业学校之类的事情都在筹办之中,见效还要等段时间,所以忙碌的情况根本没有缓解。

俞大猷的故去,死后追赠报备,葬礼准备,这又是多了一桩事,加上俞大猷和王通府上大多数人熟悉,就如同亲人一般,他的故去让众人心中悲伤异常。

又是忙碌,又是悲伤,忙的脚不点地,直到这六月初一,明日举办葬礼,大家才算是喘了口气。

这些日子忙乱,众人都怕忘记了什么事情。就算王通不着急,众人也要聚在一起碰个头商议下,免得出岔子。

这一松下来,想的事情也多了,王通就想起那包孝知的来访,可众人都纳闷,不过是个海州盐运使的下人,王大人这般急躁作甚。

就算想要在盐上做文章,那也应该去河间府的长芦盐场,两淮之地的海州,隔着个山东,实在是太远了。

王通在门前走来走去,屋中的人想要问却不好张口,心想老大人的故去让王大人有些乱了分寸,从前的冷静都是不见。

转了些圈子,王通突然间停下,双手一拍,开口说道:

“想起来了,那包孝知说自己从南直隶北来,半路船遇到风被打坏了,停靠在山东才修好的。”

屋中诸人面面相觑,心想这算什么事,居然让王通这般失态,王通脸上全身兴奋神色,转过头却看到屋中诸人满脸的疑惑,双手舞动,大声的说道:

“他们是停在山东修好的船。是在山东修好的船,这说明,山东有能造船修船的船匠。”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和王通不同,虽说也知道三江商行需要船运货,水师需要战船护卫,可觉得并不是什么太过重要的事情,他们脸上就没有王通那般的兴奋了,王通双手搓了几下,开口说道:

“杨先生,等下写封信,给山东锦衣卫千户董创喜,让他帮本官在山东找一下修船造船的工匠,若是能成,银子好说,天津卫的店铺也好说,大海,安排人连夜出城,尽快送去济南。”

蔡楠在边上沉吟着开口说道:

“大人,这董创喜来咱们这边,还是和那沈枉一起。沈枉这些人对咱们造船忌讳的很,这个是不是有些不方便?”

王通刚才突然想通那个关节,正是兴奋的时候,却忘记考虑这块,被蔡楠这一提醒,站在那里沉吟了下,开口说道:

“安排谭兵去一次,当面说明,不要用信笺了,他董创喜再怎么折腾也是锦衣亲军的千户,看看他愿意给官办事还是愿意给贼帮忙,让谭兵快去快回,那董创喜要不愿意帮这个忙,本官就换个人在山东找。”

……

世上称俞龙戚虎,天下名将,葬礼祭奠上也舍得花钱,不过比起俞大猷的声名地位,来的人还是太少了。

天津卫的商人们都知道这是王大人的长辈,既然这么大张旗鼓的操办,少不得都去凑个份子给份例钱,也知道王通的规矩,都没有借机送礼,只是按照规矩给了钱,但也就仅此而已,拜祭上香,那也要几个大商人才够格。

兵备道和清军同知也都来上香拜祭,不过更多的是看着王通的面子,而不是来悼念俞大猷的。

京师一名兵部主事的前来,走了个形式急忙离开。不愿意和王通打什么交道,宫内传旨的宦官早就到了,将朝廷的追赠传达也是早早走了。

灵堂中只有俞大猷的家人,还有王通等一干武馆出身的少年,家人守灵答礼自然不必说,王通等人则是作为弟子的身份在这里守着。

王通系统中,锦衣卫和虎威营这四千余人的营官、百户差不多都曾听过俞大猷传授,各营轮值,都来这边拜祭,也算是尽一份心意。

不过,王通系统的人在六月初二的上午差不多走了一遍,临近午饭的时候灵堂就已经冷清的很了,按照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