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2 章(1 / 1)

锦衣当国 特别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院和国子监的官员,等等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士子前来。

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称号——清流,他们的不断聚会,引起了京师各方面的注意,好事的闲人们都是兴奋的很,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事。

……

二月十一下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在自己的书房中,摊开一幅宣纸。手持狼毫蘸墨,运气凝神。

在书案前挂着“张猛龙碑”的拓片,冯保笔走龙蛇,流畅的写下,边上站着的宦官看得连连点头。

冯保写完,长吐了口气,拿着绢帕擦擦手,边上的宦官连忙笑着说道:

“义父大人这笔字尽得魏碑之韵,儿子在这边看着就觉得心旷神怡呢!”

冯保把绢帕丢在一旁,伺候的小宦官跑过来收下,冯保摇头笑骂道:

“田义,你真是个不会奉承人的,真要是懂字的,说咱家这字尽得魏碑神韵,岂不是在说咱家这字写的匠气。”

边上的田义又是躬身赔笑,冯保擦完手坐下,田义上前一步说道:

“这段日子京师中清流们彼此走动的多,儿子派人去盯了盯,打听了几个消息告诉义父大人。”

冯保点点头,然后一挥手,屋内伺候的几个小宦官都是弯腰退了下去,等人都出了门,田义才开口说道:

“是户部和都察院几个人撺掇。聚了不少清流士子,说要参那王通。”

“王通做的那些事,今日才被参,倒是比咱家想的晚了些,都是什么地方的人?”

“回义父大人,都是些低品文官,顺天府、保定府和河间府出身的最多,山东和南直隶的也有不少……”

田义说到这里,冯保已经做了判断,笑着说道:

“这就是运河设卡抽税得罪的人了,也难怪。他不管什么功名免税的,不论青红皂白的动手,也是该着。”

听到冯保的话,田义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义父大人明鉴,儿子这边拿了消息还真琢磨了下,心想这几个地方从南到北也没什么相干,后来才懂,这不就是靠着运河的府县吗?义父大人,您老多次吩咐过,如今京师里处处要求稳的,不要生事惹得太后娘娘那边心烦,要不要派人去说下。”

冯保摇摇头,淡然说道:

“王通是张诚那边的体己,心疼由着他心疼去,咱家不管,再说王通那孩子太能折腾,动了长芦这马蜂窝,也该有个教训,左右是万岁爷那边收场,肯定安稳的下来。”

田义脸上露出些憎恶的神色,开口肃声说道:

“缙绅免除赋税,乃是大明的祖制,这海更不是随便能开的,王通依仗着万岁爷的宠信,在外面胡作非为,横征暴敛败坏宫里的名声,外面那些士子所为……”

说到这里,却发现冯保的脸色不对,冷冷的瞥了他一眼,田义立刻知道不对,连忙住口不说,冯保看了他几眼,叹了口气说道:

“田义,你和张宏算是办差最好的两个,可你们两个都有个毛病,那就是读书读的傻了。咱们是坏了身子的人,思虑做事都要有咱们自家的打算,莫要和宫外的那些读书人一样,放你掌文书房看了那么多机密文档,难道还不明白这个关节吗?”

冯保说的田义满脸通红,冯保又是冷冷说道:

“这些清流相聚,背后必有人指使,指使撺掇之人,怕就在每日文渊阁之中啊!”

每日文渊阁之中朝会,内阁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等等大员,乃是朝中最核心的圈子,田义听的凛然,肃声说道:

“义父大人,这个要不要去查。”

“不必,不干咱家事。”

这件事做了定论,田义就不再说,接下来他左右看看,又是凑近了些说道:

“几个会馆的坐探在清流相聚的时候听到一桩事,不过事关重大,不敢落墨,口头告诉儿子,儿子也不知道该怎么权衡……”

冯保抬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田义这才说道:

“说的人不多,就是随口提及,说万岁爷没有贤君之像,宠信奸佞权臣,一心搜刮,倒是……倒是潞王饱读诗书,通晓大义,是明君之选。”

听到这话之后,冯保沉默了一会,才冷笑一声说道:

“昏了头吗?这些话也是随便说的,接下来你不必查了,让东厂接手。”

……

夜虽然深了,可户部山东司员外郎李三才的书房中却灯火通明,李三才和几名士子对坐,脸上都有大义凛然之色。

“道甫(李三才的字)这奏疏当真是浩然正气,只是那王通乃天子玩伴,一贯宠信,这奏疏一上,恐怕触动逆鳞,天威之下,恐有大祸啊!”

“为苍生百姓计,李某区区一条性命又算得了什么,诸君不必阻拦,后日李某就叩阙上疏,为天下人争一个公道。”

屋中几个人都感动的流下泪来,彼此互相激励,都说要在李三才这奏疏呈上之时,发动同僚同年写奏本相和,鼓动声势。

……

“李福,拿着银子再去邓中书那边去一次,一定要问明白了,张相公说王通的时候,上面到底是怎么个回应。”

客人都散掉之后,李三才喊来长随神色郑重的叮嘱道。

三百五十五

臣户部山东司员外郎李三才万死进谏:

“诸葛武侯有云。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锦衣卫天津千户王通年不成丁而鹰顾狼伺,心机阴沉不可测,竟以伪忠而得幸进,陛下天恩简拔于要职,其本当尽力报效。然前纵兵行凶,荼毒官民,戕害缙绅,又私立关卡,盘剥黎庶,敲骨吸髓,今惊闻其私蓄兵马,窃陛下笑言为号虎威,立于京师左侧,此国朝二百年未有未闻之事也。

更王通竟以区区一千户,编练兵马数十营之多,都督,司马皆未知也,都督掌天下军籍,司马掌天下兵事。何以未闻?

天津近在畿辅,心腹之地也,诸镇忠臣义士环布,又卫所等以备不测,何须此军?臣且闻王通日夜亲遍示恩,兵士皆给厚饷,许以重诺,甲坚兵利,胆壮心齐。

王通私蓄此等死士数千之众意欲何为,臣实不知,实不敢知。其人怀莫测之心,行不可言之事,旦夕有事,祸必生于肘腋,其时宗庙倾亦。王通者,古之易牙竖刁,国朝之纪纲江彬之属也,臣号哭伏祈,以国法绳之,臣愿以阖家为保,祈彻查其人……”

万历七年二月十五,李三才上疏进谏,一石激起千层浪。

……

皇城正门是承天门,承天门前向南一千步东西各八百步的范围建成了个凸形的瓮城,瓮城的南门称为大明门。

在瓮城凸起部两侧,则是大明六部九卿办差的各个衙门,大明门承天门之间。建有廊房,俗称千步廊。

朝会诸公每日上朝就是在大明门入瓮城,走千步廊进入皇城,入文渊阁会议,内阁诸人留下办公,其余人等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