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光是那庞大的产业园区里的工厂企业,绝大部分都是香江的资金投资建设的。
这些资金的来源要是和任自强兄弟俩没关系,打死她都不信,要不干嘛不在沿海投资,却偏偏跑到西部这片荒芜之地。
越了解越是让莉智心惊,西部这些企业还都是沿海企业的分厂存在的。天呢!这是多么庞大的产业!怪不得海哥对自己管理的这一摊子不闻不问,估计是看不上这点毛毛雨亦或是对自己很放心。
任自强哪有空管莉智的心思,这些事情王如海一交接完,他直接去了内地找齐美玲。也是因为邓丽均最近忙着自己的英文歌曲专辑而不得闲,她对英文歌曲的创作不给力,她正在忙着邀歌选歌事宜。
任自强则坐在王如海的大办公室里傻了眼,无他,文件堆成山。办公室隔壁一间三百平米的密封房间里全是文件柜,分门别类的标明各个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详细信息。
大致数了一下,光是天意投资公司下属的就有一百多家企业和公司。包括香江和内地,还有国外的。霍剑柠的天健地产集团也有不少,地皮物业是一大片,香江的、日苯的,暂时就这两个地方。
莉智管辖的也有相关的十来家公司和工作室,这些任自强还算了解,主要是莉智汇报的勤。
这些公司任自强只关注过几个,也就是手机、电脑、汽车之类的,其他的安排过后就相忘于江湖,也就是前期指导一下它们的发展方向。
无非就是电视屏幕要越来越大,清晰度要好;电冰箱要节能、噪音要小;洗衣机的洗涤上做了一些设计和说明之类的。现在一看,家电类做的太全面,小到电风扇、电饭煲、电熨斗、电吹风之类的,大到空调、冰箱全部涵盖,那叫一个齐全。
这些任自强都不知道啥时候干的,也没听王如海提起过,任自强只能佩服袁天帆他们的举一反三。
还多一些建材厂,象地板砖、大理石加工、铝合金、塑钢门窗之类的。这些项目任自强只提了一嘴,内地这些相关建材也很缺乏,引导一下这方面的发展,不能什么都要进口吧!
这一提又给他们打开一个思路,只要国内没有的,那就引进消化,结果就导致工厂越来越多。
看到这些,任自强也真是无语了,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线怎么也建起来了?他大致翻看一下这些企业的报告,销路都还不错,自己消化一部分以外,大部分都是出口创汇产品,盈利能力还相当强的。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内地的低廉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还有税收的减免。
任自强看到这些,他都有一股脑的全部卖掉的冲动。他哪有那个精力来管理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自己可是要立誓发展高科技产业的。
后面任自强再想想,也不能如此草率行事。这时候如果卖掉这些企业,除了那些国营企业有能力吃下以外,再就是香江这些有钱人,让他们经营还不如自己来干呢!
国内的民营、私营企业现在还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他们更没有那个能力吃得下这些企业。哪怕是后世最牛掰的海尔才成立两年不到,它的发展壮大也到九十年代初。海尔也只是在国内而言有名,在国外压根不够看。任自强要是现在和海尔联合,是吞并它呢,还是吞并它呢?
更何况这些企业关系到国内千家万户的收入问题,现如今这些工厂少则上千工人人,多则上万工人人的规模。最大的食品厂和服装厂,人数更是吓人,都是五万人以上。
一个工人身后有一个家庭,简单的算四口之家,或许还不止。这样算下来,关系到国内大众的福祉是越来越多。
------------
二百七十八章:走马上任(终)
看到这里,任自强不由心中升起浓浓的自豪感。他这真是造福于苍生的节奏,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而不可知。这时的他也不想着卖了这些企业,而是想让这些企业发展的更好,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甚至于在国内树立起一个行业的标杆。
此时,任自强一点也不觉得这一大堆的企业、工厂是累赘,反而是一盏盏指路明灯,引领着国内企业前进、发展的方向。
虽然他没有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但他的见识还是蛮丰富的,眼界更是无人能比。他为这些企业、工厂做一些远景规划、指明发展方向还是没多大问题。
企业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无非就是那几个因素,合理公平的分配奖罚制度;紧紧把握住市场动态;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品牌产品。
合理公平的分配奖罚制度,这就要让企业的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给他们优厚的工资待遇是一方面,真正让他们发挥能动性和当家作主的意识,那就是让他们成为公司的股东。
这次任自强准备当一次散财童子,把那些企业按照股份制来施行,以期权的形式奖励给员工。如何奖励任自强也有了腹案,也不是一次性的把企业的所有股份都分配给他们,而是每年搞一次,拿出百分之五到十的这么一个比例分配。
其中的分配方案也有讲究,管理层拿多少,技术人员拿多少,优秀的普通员工拿多少这个还有待商榷。
在任自强的初步设想中,管理层拿的是最低的,有个一二成足矣,下来是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拿五成,剩余的都分给基层员工。这方面任自强只能提出建议,具体的还要袁天帆他们商讨确定,这些分配方式只限于内地。
香江这里的员工是甭想了,具体原因大家都知道。无他,任自强一直对这里没有归属感,再说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是。
把握住市场的动态那就更简单,任自强只要动动金手指,搞个五年、十年的产品发展潮流指向就行。当然这些只限于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也不怕泄密。主要原因还是任自强懒的缘故,他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太多精力在这些企业上面。
他的目光绝大部分还是盯在那些消费电子技术、汽车、互联网上面,这才是高大上,装逼的利器。
高精尖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培养,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让这些企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自己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实验室。任自强要企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