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日(1 / 1)

将夜 猫腻 5678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日

天气晴。

宜行丧,余事勿取。

……

……

相对于原野间不时响起的惨呼和堕落声,青峡出口前一直很安静,琴弦颤,箫管鸣,始终都没有发出声音。

就在这时,安静的篷下,忽然响起一声呜咽。

那是箫声。

四师兄霍然抬首,望向西门不惑,看着他苍白的脸色,看着他额上黄豆般的汗珠,握着木笔的右手微颤,神情渐趋凝重。

铮的一声。

又有琴声响起。

七师姐抬起头来,拈着绣花针的手指开始颤抖,看着北宫未央,看着他身前已经被血染红的琴弦,脸上流露出担忧的神情。

渐渐的,琴箫之声偶尔会再次响起。

这代表着北宫与西门真的累了,再没有办法像先前那样,精神饱满地从头到尾奏出大音希声的乐曲,控制无法再精确,而越是如此,他们想要应对那些冲锋而至的战马,便需要消耗更多的念力与精神。

篷下的人们都抬起头来,沉默看着弹琴吹箫的北宫与西门,脸上写满了担心。

站在篷外原野间的二师兄没有回头,他的右手伸向铁剑的剑柄。

北宫与西门并不知道同门的目光正落在自已身上,他们的精神与注意力,甚至是全部的灵魂都在琴与箫之间。

他们自已最先发现了问题。

他们不愿意撤出这场战斗。

篷下的书院弟子们都清楚,西陵神殿联军不顾死伤惨重,也要不间断发起自杀式的攻击,为的便是要拖垮自已这些人,更准确来说是要拖垮二师兄。

因为守青峡,最终还是要看二师兄。

所以他们这些师弟师妹要做的,便是尽可能地替师兄多撑一段时间,让师兄能够多休息一段时间,去应对马上可能便要到来的真正的攻击。

北宫和西门确实已经累了,他们的身体很累。手指很累,自指间流出的血,涂染在琴弦与箫管上,便是琴与箫的声音都开始变得嘶哑起来。

但他们的心不累。

至少在这一刻,他们的心还足够坚定与坚强。

北宫未央抚琴的手指忽然停住。

他抬起头来,望向原野间正源源不断冲来的联军骑兵,洒然一笑。

然后他一声清啸,手腕一挥。

流血的手指。在琴弦上自后而前拂出。动作极为潇洒。

一道清冽的琴声,如泉水般响起。

西门不惑听到了真实的琴声,脸上露出一丝毅然的笑容。箫管顿时迸出一道真实的明亮有如牧童吹叶的箫声!

琴箫此时,不再奏无声之乐,而出了真音。

泉水叮咚。渐成金击!

牧童吹叶,渐成凄啸!

琴箫声带着一往无前的壮烈气息,向原野间传出。

那是金戈,那是铁马!

……

……

暴烈的琴箫声,让那些冲锋而至的战马都暴烈起来,而对于那些骑在战马上的神殿或南晋骑兵来说,这些乐声就像是无数把锋利的刀子,直接刺进他们的脑海!

数名冲在最前方的骑兵惨呼着摔下马去,脚被马蹬拖住。身体被拖着在原野间不停前行,片刻后便浑身鲜血,不知断了多少根骨头。

他们的双手明明空着,却没有去解开自已的脚,只是死死捂着自已的耳朵。对他们来说,那道琴箫声带来的痛苦,要比此时被战马拖着在地面前行。断骨挫肉的痛苦大无数倍!

更多的骑兵在听到琴箫声的那一刻,脸色骤然苍白,本能里把绝对不应该脱手的兵器全部扔了出去,然后死死地捂住自已的耳朵。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法阻止琴音箫声。像冥王的呢喃般钻进自已的耳朵里,钻进自已深深地脑海里。把自已的意识割成了无数痛苦地碎片。

痛嚎声,痛呼声,痛哭声,在原野间不停响起。本来极具纪律性的骑兵,此时全部变成了疯子,他们捂着耳朵,痛苦地面容扭曲。

在这种情况下,骑兵自然无法当起什么冲锋,失去指挥的战马们,不安地停下脚跳,在原野间来回踱步,显得格外惶恐茫然。

……

……

琴箫先前无声,对的是马。

此时北宫未央和西门不惑终于动了真火,于是琴箫之声渐现,开始对人。

就在琴箫声响起的那一刻,篷下的书院诸弟子,脸色骤然一变。

因为他们很清楚,对于北宫和西门来说,这种乐声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四师兄伸手,想要阻止北宫奏琴,但看着他不停挥舞的湿漉黑发,看着他如癫如狂,潇洒快意的模样,竟是不忍阻止。

……

……

青峡外有一片百丈的半圆区域。

二师兄站在里面。

在半圆之外,倒着无数西陵神殿联军的骑兵,黑压压一片,就像是宋国风暴海畔著名的防浪堤,只是这座黑堤里不停响着惨嚎与痛呼。

不知道有多少匹战马堕地而死,不知有多少骑兵被沉重的战马压死,不知道有多少战马和骑兵还活着,却骨折肉离生不如死。

隐约可以看到有些战马和骑兵的耳中塞着棉团,但很明显,这些棉团没有起到意想中的效果,染着红色的血渍,大概竟是耳膜都被震碎了。

这真是一幕惨烈至极的画面。

过往无数年来,这个世界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惨烈的战争,但都很少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而这些竟然只是因为一方古琴,一把洞箫。

即便是篷下的书院弟子,看着这幕画面,都有些不忍。

站在最前方,距离这些重骑兵尸骸最近的二师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他的神情依然是那般平静,他的双眉依然是那般挺。

西陵神殿联军的骑兵还在试图向青峡发起冲锋,然而此时的地势,已经被同伴和战马的尸体填满。很难找到空隙。

便在这时,那些惨嚎不断的尸体堆里,忽然响起一声闷响!

一名身材魁梧的南晋军方将领,暴喝一声,推开压在身上的几具尸体,双手持着铁枪,向二师兄冲了过去。

在后方,还有几名没有被琴箫声击倒的军中武道强者。听着那声暴喝。一踩马鞍便掠至空中,像飞石一般攻击二师兄。

那名南晋将领的实力最强,到的最快。手中的铁枪暴烈刺出,在空中贯通一条笔直的直线,把里面所有的空气都逼了出去。枪头暴出雷般的巨响!

二师兄面无表情伸手,握住铁剑的剑柄。

然后他对着那名南晋将领便砸了下去。

不是砍,不是劈,不是切,也不是削。

是砸。

铁剑方正宽直,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很厚的铁块,被二师兄握在手中,向前一砸,便有大风起兮。地面的石砾畏惧乱滚而避。

铁剑砸到了铁枪的枪头上。

铁枪枪头被砸扁。

铁剑继续下砸。

铁枪的枪身被砸弯。

铁剑下砸之势未衰,似乎永远不衰。

铁剑砸到了那名南晋将领的身上。

这名南晋将领身上的盔甲,顿时变成了无数碎片。

二师兄不再理他,抬头望向破空而至的那几名武道强者。

他右臂一振,手中的铁剑从左向右挥出。

这一次不再是砸,而是拍。

拍苍蝇的拍。

那几名像飞石般破空而至的武道强者,被铁剑的剑风触及。便变成了真正的石头,远远地飞向原野四处,然后重重落在地面上。

片刻后。

那几名武道强者,坚强地以剑撑地,站起身来。

那名南晋将领重新握住了手中弯曲变形的铁枪。

二师兄面无表情看了他一眼。

那名南晋将领的眼睛里流露出绝望与不可思议的神情。

噗的一声。他把胸腹里所有的血全部喷了出来。

然后就像被倒完后的水囊一般软软瘫倒。

倒在地上,瘫成一片。

南晋将领身上的所有骨头。都被铁剑砸碎了。

远处那几名武道强者,也先后倒下,他们也碎了。

……

……

二师兄浑身是血。

全部是敌人的血。

血水顺着盔甲的边缘向下滴着,渐渐汇成一条血流,流到插在原野间的那五柄剑处,然后顺着剑刺的地方,缓缓下渗。

那几把剑是他的战利品。

那些血也是他的战利品。

不知道这一场青峡之战,他要在身前种几把剑,又要用多少敌人的鲜血来浇灌。

他没有理会身上的血,只是静静看着前方的原野。

因为西陵神殿联军的攻击还在持续。

这真是一场无趣的战斗。

杀人,然后还是杀人。

战马的蹄声是那样的单调,联军骑兵的惨呼是那样的单调,不再美妙的箫声与琴声也是那般单调,所谓单调,就是重复。

天空上的日头渐渐西移,渐渐变得红润起来。

洒向原野间的光线,也变得红暖了很多,青峡外的原野上,堆积着不知多少具尸体,尸堆里的惨呼渐渐敛没,四周死寂一片。

暮色中的原野,如涂满了血。

事实上,也涂满了血。

从正午到暮时,西陵神殿联军至少填了一千多名骑兵进去。

琴箫声一直没有断绝过。

因为北宫和西门很清楚,只要琴箫之声不停,二师兄便可以不动。

二师兄确实没有动。

他一动不动。

他始终站在原地。

没有向后退一步。

因为他的身后就是青峡。

青峡后面便是大唐。

原野南方,忽然响起鸣金的声音。

西陵神殿联军终于召唤骑兵停止冲锋。

不是他们承受不起这种损失。

而是西陵神殿联军里的将士们觉得很累。

书院弟子们很累,累在指间。

神殿联军很累,累在心里。

这种累,叫做畏惧。

但也有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畏惧。

宁缺一直认为她很适合进书院学习。

一抹血色衣影,出现在暮色中的原野间。

原野间响起叶红鱼的声音。

“君陌,与本座一战。”

二师兄看着南方那抹在暮色里仿佛要燃烧起来的血袍。

“你不是我的对手。”

说完这句话,他提着铁剑向青峡出口处走去。

青峡出口处,篷上残箭如草。

篷下炉上的锅里烧着水。

水快开了。

要吃晚饭了。

------------

第四卷垂幕之年 第一百二十八 平静的来源(上)

叶红鱼站在原野上,看着走进篷内那个背影,沉默了很长时间,眼眸里流露出有些复杂的情绪,然后她转身走回神辇。

夕阳西下,骑兵归营,青峡处的琴箫声也渐渐敛去。

北宫未央与西门不惑停了演奏,情绪却依然沉浸在先前的氛围中,亢奋快意与疲惫的感觉揉杂在一处,直到被重重拍醒。

四师兄看了一眼王持,用示意他做好准备,然后伸出手掌重重地击打到北宫和西门的后背上,出手极重。

北宫与西门只觉一阵剧痛,胸口受震,噗的一声吐出血来,正自惘然,还没有来得及恼怒质问师兄何意,便被王持塞了两颗丸药进嘴里。

一道清新的药意,瞬间在他们的胸腹间弥漫开来,先前那些烦闷躁狂的感受一扫而空,二人觉得舒服了很多,这才明白师兄为什么要打自已。

“像你们这样拼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四师兄说道:“夜里好生休息一下。”

北宫未央说道:“多谢师兄出手相助。”

四师兄说道:“我那一掌不是关键,十一的药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王持自幼爱思辩、爱花草、爱医人,医术不敢称天下无双,但所研制的药物,却绝对是世上最珍稀少见的品种。

听着师兄们的赞赏,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便在这时。二师兄走进了篷里。

众人赶紧上前。帮助六师兄一道把他身上沉重的盔甲卸下。

众人想着先前叶红鱼在阵前邀战,师兄只淡淡回了句你不是我的对手,便让对方退下,纷纷赞叹师兄气度潇洒。

二师兄平静说道:“那小姑娘厉害,要打赢她也要费些力气,能说句话便不打,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众人这才明白,师兄看似潇洒转身,实际上存的是这个念头,不由无语。

七师姐微嘲想着。原来你不像平时表现的那般二啊。

药丸在体内迅速散化,北宫未央觉得精神与念力恢复了不少,豪情壮志复生,说道:“待好好睡一夜。明日再与他们打过。”

西门不惑此时亦是逸兴未消,说道:“正是如此。”

没有人回答他们的话。

北宫未央此时容颜憔悴,十指尽伤,西门不惑在身前挥舞的双手,还保持着吹箫的姿式,看着就像鸡爪般可笑又可怜。

谁也看的出来,如果再让他们拼命,只怕真的就要把命拼掉。

“今日你们辛苦了,明天换我来吧。”

二师兄伸手在北宫与西门的肩头拍了拍。

北宫的身体骤然僵硬。

西门张大了嘴,眼角微湿。

二师兄微微皱眉。问道:“怎么了?”

北宫叹息一声,没有说什么,西门不惑擦掉泪水,感动说道:“师兄,入门这么多年,今天还是你第一次表扬我。”

二师兄沉默片刻,然后认真说道:“以后我会多表扬你们。”

七师姐看着西门不惑像鸡爪般的双手,打趣说道:“晚上燉鸡爪子给你吃。”

西门不惑疑惑问道:“为什么要吃燉鸡爪?”

七师姐忍着笑,认真说道:“以形补形。”

西门不惑苦笑说道:“那岂不是越补越糟糕?”

青峡出口处响起一阵欢愉的笑声。

水已烧开,米已淘好。七师姐开始做晚饭。

书院后山诸人,此番前来青峡,做了些准备,带足了米食和咸菜,而且有现成的火炉。她和王持一道动手,做起来并不复杂。

南方原野间。西陵神殿联军也开始收营垒灶做饭,看样子今日的战斗真的是暂时告一段落,炊烟处处升起,气氛终于变得平静了些。

青峡出口处的气氛却反而变得凝重起来,二师兄为首,诸弟子站在他身后,看着南方那些源源不绝的粮车,脸上的神情变得非常难看。

给西陵神殿联军输送粮食的是清河郡诸阀的民夫,那些粮食想必也是清河郡的存粮,而就在不久之前,那些都是大唐的粮食。

北宫未央厉声说道:“总有一日,要把这些叛贼统统杀干净!”

西门不惑沉声说道:“诸阀子弟必须死光。”

他们二人来自极南海岛,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唐人,但在书院生活了这么多年,早以唐人自居,甚至表现的要比四师兄等人更为愤怒。

四师兄举着沙盘计算了片刻,说道:“如果将来要收复清河郡,至少要杀二十万人,才能把诸阀势力清除干净,才能真正把这口气出掉。”

听着要杀死二十万人……北宫与西门脸上的神情骤然一僵。

他们是把生命奉献给音律的雅士,这辈子便是连鸡都没有杀过,虽说今天有千余重骑死在他们的琴箫之声下,但实在无法想象自已要做去血洗屠杀的事情。

篷下一片安静。

书院弟子守青峡,为的是长安城,是大唐,便是杀再多人,他们也无所谓,然而如果将来真有一日,需要他们举起屠刀……

北宫忽然笑了起来,说道:“不是还有小师弟嘛。”

西门不惑恍然,连声说道:“不错不错,小师弟最擅长做这种事情。”

四师兄和六师兄也纷纷点头,心想书院若要杀遍天下,舍小师弟其谁?

二师兄没有说话。

王持在菜板旁说道:“凉菜拌好了,有没有带芝麻?”

二师兄说道:“吃饭吧。”

这时候众人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糊味。

七师姐叫唤了一声。急忙走到灶旁。一看饭已经烧糊了。

北宫未央看着冒着糊味的白饭,叹息说道:“老师带着大师兄去旅游的时候,后山里的伙食便一直不怎么好。”

西门不惑怀念说道:“还是桑桑在书院的那阵,大家吃的最好。”

没有人指责七师姐,但她自已觉得很不安。

青峡出口外的阵法已成,与二师兄和各有要务的师兄弟相比,她的主要工作便是负责后勤,很是轻松,结果这样都没有做好。

片刻后,不安变成了恼怒。她嗔怒说道:“六师兄这炉子是用来打铁炼剑的,温度太高,哪里适合做饭?”

二师兄眉头微挑,不悦斥道:“此言无理。无礼。”

七师姐怔了怔,生气说道:“嫌我做的不好,就不要吃啊!”

……

……

一顿简单的饭食结束,该休息的休息,该为明日做准备的准备。

四师兄说道:“柚子心理压力很大,所以才会有些羞恼,那时候师兄你训斥她,她愈发觉得委屈,所以才会对你嚷嚷,你不要怪她。”

二师兄微微皱眉。说道:“有什么委屈?”

四师兄说道:“她担心你才会失态,结果还要被你训斥,这就是委屈。”

二师兄闻言微怔,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道:“没有必要。”

四师兄不再说这件事情,因为书院后山弟子们私下议论这件事情已经议论了好几年,却始终没有议论出个所以然来。

他转身望向篷后的青峡入口,看着里面若隐若现的石块,说道:“如果神殿没有准备,我们还是应该在峡里守,这样比较省力。”

二师兄说道:“万事必求稳妥。那便是最大的不妥,今日战局明朗,神殿方面却不停出动骑兵,就是想把我们逼进峡内……虽然我不知道进入青峡后,他们会有怎样的手段。但不到最后关头,我不愿意退这一步。”

“为什么?”

“因为只要退出一步。便可能退更多步。”

四师兄转过身来,望向南方原野间黑压压连绵不知多少里的联军军营,说道:“我现在比较担心对方会不会发起夜袭。”

二师兄抬头看着夜穹里的那轮明月,说道:“有老师在天上看着,他们不敢。”

不知何时,篷内的同门也走了出来,站到二位师兄的身后。

人们抬头看着夜空里的那轮明月,各有怀念。

“这真是老师变的吗?”王持问道。

二师兄说道:“也许吧。”

六师兄不像同门们如此容易感怀,他习惯思考简单而现实的问题,说道:“柴火是个问题,要进峡采木,容易被人偷袭。”

二师兄指着篷外原野上,像麦田一般的密集箭枝,说道:“到处都是柴火。”

……

……

和时而热闹,时而感伤,基本平静喜乐的青峡口不同,西陵神殿联军营中弥漫着挫败与郁闷的气氛,非常安静。

白海昕喝了一杯酒,吃了两碗饭,便示意下属把食案撤走,然后他走出帐外,看着月光下的青山,眉头深蹙,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他是西陵神殿联军的主帅,但事实上,在联军里的排位连前五都进不了,难道他还敢对两位西陵大神官,对剑圣柳白发号施令?

这便是他的苦恼,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神殿大人物们的想法,不明白为什么要牺牲那么多的骑兵,只为了把书院诸人逼进青峡。

既然是要扼守要道,自然是要在峡里守更合适。

他更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书院诸人,宁愿在原野间与大军血拼,也不肯后退数步,进入青峡之中。

一名红衣神官走了过来,递给他一张纸。

白海昕看了两眼,眉头蹙的愈发深刻,心想明天还要继续送死吗?

“让诸修行宗派和各军中的武道修行者,全部来大帐。”

……

……

(回头看凛冬之湖,就是第二卷,发现,写的真是不错啊,还有一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520()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四卷垂幕之年